潘家园的潘家窑

“潘家园”本是“潘家窑”

十几年前,潘家园本是北京一个并不太知名的地方,近几年来随着潘家园古玩市场的红火,这里便成了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地方,也使“潘家园”之名家喻户晓。

潘家园位于朝阳西南部,临近劲松小区,解放前只是北京城外一个小小的村落,当时被称为潘家窑。

早年间在护城河东边有不少砖窑瓦场,潘家窑是其中的一家,因窑主姓潘,于是窑场以窑主的姓氏而得。据传这潘窑主是位山东济宁人,年过五旬,原是烧琉璃瓦出身。当初来到这里,他本想开家烧制琉璃瓦的窑场,但烧了几次之后,便不再烧了,因为这里的土质疏松,不宜烧制琉璃瓦,于是改烧小方砖。当时这一带有七八家砖窑,彼此竞争很激烈,潘窑主初来乍到,又是改行烧砖的,所以生意一直不好。但他不想放弃,因为他看准了这里临近京城,地理位置好。于是他私下里在各个窑场转了几天,回来后就有了主意,一是要提高砖的质量,二是在经营上下工夫。

首先他严格把好每一块砖的烧制环节,绝不偷工减料,所以烧出的砖成色好,光洁度高、硬度很强,不易破碎。同时在销售上,他也比别人技高一筹,当时卖砖是以“丁”为单位,一“小丁”砖是二百块,一“大丁”砖是八百块,但他在码砖时,一“小丁”要码二百二十块,一“大丁”要码八百五十块——价格上与别的窑场差不多,可数量上却暗自比别人多了一些。同时又雇了三辆马车,凡买主在十里地之内的,一律免费送砖上门。一些买主在他这里买了几次砖后,就发现他的砖不但质量好,而且数量比别的窑场多,还能免费送货,便经常来他这里买,不到一年的工夫,潘家窑场就红火起来,并很快出了名,甚至连一二百里地以外的人也慕名来他这里买砖。于是这潘家窑场越开越大,据说最多时有二三百人在这里干活,车进车出的,很是热闹,而另外几家窑场因经营不善便相继关了张。以后在潘家窑场附近形成村落,便依窑场之名,得地名潘家窑。

到了民国后期,这一带的土被用得差不多了,只留下许多大水坑和洼地,再取土烧砖很是困难,于是潘家窑暂时关闭,不久便迁到了房山一带。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这里的水坑和洼地被逐渐填平,并开始建设居民区,几年的时间就出现了一大片居民区,并以“潘家窑”之名而称。但叫了没有多久,人们就觉得不雅,因为老北京人通常将妓院叫“窑子”,所以就改为“潘家园”,这个“园”字,便是“家园”的意思,并将附近新修的道路称为潘家园路。后来在修建三环路时,在潘家园东侧修建了一座立交桥,便得名“潘家园桥”。

1992年以后,在这里逐渐形成一个旧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吸引着大批淘宝者和游客。

而今,“潘家园”已不只是一个街道或一个地域的名称,几乎成为古玩市场的代名词。 似乎每一个人都说潘家园是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古玩交易市场,但我去却不是为了古董,那种满是尘土和时间沧桑的老旧容颜,无法引起我的丝毫兴趣。个性中潜伏的倔强,让我不愿意墨守成规踩着别人的老路,即使古玩市场也是如此。我只爱独我的张扬。

潘家园,让我轻掀你的面纱,给你一个不同的装扮。

信步在人潮汹涌的甬道,头顶上笼着砖红色的翘檐棚顶,身边千年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恍惚间时光交错岁月斑驳,宛若置身异世,而我则满足于漫无目的的闲散,游逛着并不急于购买。有人总觉得只要去贩卖货物的地方,那么目的必然是买东西了,我却独独欣赏那种游走停挪的惬意。

闪亮着宝石光泽的鹦鹉螺化石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又或者凭海临风的水墨画?还是张牙舞爪的铜兽?还是五色清透的皮影?玉佩呢?树雕呢?每一样都触动人心灵。喜欢的真不少,但是迟迟没有问价,我期待着让我眼前一亮的心动。

一排彩釉碟子就这样跌进我的眼底。那是靠近棚区外侧的一个角落,在白色的瓷器浪潮中,小巧地色彩斑斓地悄然而立,许多只叠在一起,颜色极鲜艳,花纹极漂亮。也不知原本是做什么用的,难道是供桌上点香的祭器?依我看倒像是寿司料理中放调料的餐碟。好巧,家中盥洗台上恰恰缺一只肥皂盒,这真是一个绝好的主意,白色的瓷盆配上波光流动的玻璃隔栏,在浅蓝色的围墙的映衬下,于碟底笑得端庄的米色枫叶,会是怎样的风采?想一想都令人兴奋!

也许是彩釉的肥皂盒触发了开关,眼里看的都不由往卫浴方面捉摸。于是很快捉到一对紫铜的麒麟,巴掌大小,昂着头,翘着尾,四蹄飞踏,瑞意而安详,还带着隐隐的霸气。翘起的小尾巴……正好正好!伏在淡紫色的瓷砖上,再挂上HelloKitty或者小熊维尼的毛巾,雍容典雅得散发着后现代主义的嚣张,简直棒极了!两只一百六?不怎么值,但是怎样都砍不下价,摊主固执得简直可以和我媲美,争论后以百元拿下,竟然还是最后两只了,幸好旁的摊子上也有同样的,又买了四只。

再然后好像本次潘家园之旅注定要与小件东西结缘了,在皮影的近旁发现了镂空雕花的铜制柜子角。这个店卖的都是极细腻的小件铜器,年年有鱼的门锁,富贵牡丹的抽屉拉环……古人把各种美好的寓意倾注在身边的琐碎里,创意无限令人钦佩,倒便宜了我们这些拿来主义的现代人。看中了蝙蝠样式的柜子角,一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问过店主之后才知道是镶在柜子角上的,一方面起装饰作用,一方面又可以防止磨损。好东西呀好东西,粘在硬皮的日记本上或者妆点英文的《荆棘鸟》,也贴在四个角吧,稍微裹了一点铜绿的卷翅小蝙蝠捧着书中心的标题,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礼物,挚友生日时不知会夺得多少人的艳羡!想一想,决定再买下一双飞蝶,送给自己,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时不时奖励自己一些小礼物,唤回险些忘记的淡定心境。

银子花光了,收获也不少,打道回府喽。潘家园,这个似乎与时尚绝缘的代名词,也可以玩出别样的玩法,正像罗丹说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上天赐给我一双慧眼,发现世间的每一处灵动。 历史悠久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在如今的互联网新经济大潮中,紧跟时代步伐,在实体市场的基础上推出“潘家园网”,为广大商家、藏家提供了一个淘宝贝、话收藏的“网上潘家园”。

潘家园网是北京市潘家园旧货市场唯一的官方网站,是国内外知名的集艺术品、工艺品、礼品、收藏品交易及专家咨询、论坛交流于一身的行业网站。潘家园网上商城是专业的艺术品收藏类购物平台,网罗珠宝玉石、古典家具、民间工艺、红色藏品等数十个门类的艺术品、工艺品,门类齐全、价格合理。

目前,“潘家园网”不仅拥有在线交易、在线拍卖、线上订购等诸多功能,网站的论坛版块更有来自北大珠宝鉴定中心(该中心就设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等行业内多种门类的专家入驻。专家专栏将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对市场进行趋势分析,为商家指明方向,为广大收藏爱好者答疑解惑,更为藏友们提供在线交流、与专家直面对话的平台。

潘家园网依托“潘家园”的文化地标意义,致力于打造成为无国界、无地域局限性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品收藏类旗舰品牌和先锋社区。潘家园网承载着“潘家园”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