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识神”“元神”指的是什么?
一、识神。
道教认为识神是人认识世界和操控身体行动的意识体,它属于后天的意识。
《太乙金华宗旨》中记载识神是依靠魄而存在的,是一个有形的凡心,它作为整个身体的主要核心,饥饿、困倦、乃至生气、厌烦、悲伤等,都是由识神感受到这些负面的情绪。
在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中,识神也建立起分辨自我与外界不同的认知,由此也有识神对应的产生出欲望,并转换为动力,促使人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
二、元神。
在神话引领域中一种高于肉体而可以单独存在的某种物质,它是通过修行人修炼而逐渐形成掌握的可以控制魂魄的物质,它也是人类生命的真正意义与一切精华。在人类现有的能力下无法考证这种物质是否存在。
就本质而言,元神并非‘超自然力量’。
元神与身体***存,失去了身躯的容纳,元神无法在五维以下的任何时空中存在,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削弱,直至破散。在道家的认识中,元神是人一出生就拥有的。
元神泛指人的潜意识,是一个人的人格存在的根基。所谓意念周天,便是逐渐唤醒元神,使“真实的自我”从表意识的“牢笼”中解放的一种效率极差的方式。而狭义上的元神,专指修道者达到“炼气化神”境界时,所产生的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感官。
这种感官,是人类出生以来就有的,是智慧生命的特征。这种感官,来自于元神,它是完全科学的,没有任何神秘色彩,是人类最基础的本能之一。想要让元神苏醒,重获这种感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各方面的素养。
所以,从古到今所有修行有成之辈(无论是道佛儒还是基督徒),都拥有大智慧,让人感觉非常超然,又和蔼可亲的原因了(通过元神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周围的大多数事物,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想后天修成“五眼六通”,必须唤醒元神。
扩展资料:
初学丹道,都知道元神,识神。
一、我之本来面目见性方见元神。
吕祖太乙金华宗旨说,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
又说,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
这里吕祖讲的很清楚了元神就是我之本来面目见性方见元神。
元神即道,即真性,即本我。
神为人身“三宝”之一,先天之神又称“元神”。
元神是先天就存在的,也就是人的潜意识。
二、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
识神是由出生开始,周围环境以及教育等因素而形成的一个自我,人的一生都是自我在左右。
修行是在放弃自我,显示真我的过程。丹道都是以元神主事,真意为用,集合精气神合一返本先天无极。
不得不感叹造物之神奇,明明出生时懵懵懂懂,晶莹剔透,了无杂质。你看婴孩的双眼灵动而清澈。随着人的成长,这个重新塑造的我左右着你的一生,而出生时的我就逐渐蒙蔽在这个我之下,不见天日。
所以说,识神是在成长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存在个人主观的意识。
他们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
三、元神即道。
真意有唯一性与专注性,唯一的一种意识形态。
按经典元神即道,道理解了就得道了,所以我们只能用现在人理解方式阐述。
其实我们平常打坐让元神主事,元神什么时候出现?只有入静之后才出现,你有没有发现那时候人是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状态。
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这里指的是元神、元精、元气,也就是修行的三要素。
修行首要明心见性, 然性有二:有气性,有真性。气性不除,则真性不见,仍不免事物之应酬,一时烦恼心起,化为凡火,热灼一身,而真性为之消灭焉。
四、无欲念游思,内无有一物。
真意者:即此一“觉”后,持此一“觉”之意。
禅宗云:“何谓无念?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
觉后意动,此意与觉是一是二,有别亦有同。
意发间,无欲念游思,内无有一物,此时之意谓之真意。
有别,一觉,一意而已。
真意,即一觉后,持纯无二已。两两相感,两两相识。
若同一行路之人,于大道一往至前,无游念于寻岔路,此即真意。
若云之行于淡然,风之行于清无。
虽“道法自然”,若任其自然放任于而漫不经心,则堕于顽空。
若执于有作,则入于魔,害人害己。
故曰:“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绵绵若存”。
真意有二,经谓:一称作已土,一称作戊土。
知静之时乃已土,知动之时乃戊土。
此为不持之持,不守而守,方明其涵。
如行者稍有测度,摸拟之心,则得之非真。
二土成圭丹经谓之刀圭妙药,得此妙药则大丹可期长生有望矣。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