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的行当有哪几类?
汉剧与湖北清戏、湖北越调在民间素有“一清、二黄、三越调”之说。其分行均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10大行当。
末、丑、夫用俗称“堂音”的本嗓;生以本嗓为主,并夹用俗称“本夹边”边音;净、杂用边嗓;旦、小生用小嗓。
一末为老年生角,剧中多饰演年老的帝王、宰相、高官、学士、贤士、义仆等正面人物。
汉剧的一末为老年生角,剧中多饰演年老的帝王、宰相、高官、学士、贤士、义仆等正面人物。末角中的代表人物是余洪元。此外,末角任天全、蔡炳南、胡双喜、刘炳南、魏平原、胡桂林、黄鸣振、余春衡等也颇负盛名。
余洪元是清代末期的著名末角,糅合4大流派为一体,撷采任天泉、蔡炳南、胡双喜诸家之长为一家,熔唱、念于一炉,形成雍容、端庄、苍劲而大方的艺术风格,在汉剧末角中被奉为正宗。
1921年,余洪元赴京助赈演出,在《群英会》中饰诸葛亮,被梅兰芳称为“活孔明”。他擅长的戏有《乔府求计》、《兴汉图》、《四进士》、《盗宗卷》、《李陵碑》等。
蔡炳南是清代同治年间的汉剧名宿。创一末、三生***唱之先例,善于揣摩人物,唱做俱佳,至老不衰。
蔡炳南演出的《让成都》、《张松献图》、《骂王朗》、《说马超》等剧,唱腔流利,做工细腻,道白清晰,听者易懂。
胡双喜是1874年双字科的高材生,为“余派”创始人余洪元的老师。他的唱、做、念均臻上乘。以演《四进士》、《盗宗卷》、《宝莲灯》、《天雷报》、《蓟州堂》等剧著称。
胡桂林1915年在汉口的天字科坐科,1917年入孝感桂字科学一末。他扮相端庄持重,嗓音苍劲深沉,圆润醇厚。
胡桂林出科后参师胡双喜,在唱腔上颇有余洪元遗韵。擅长的戏有《兴汉图》、《收姜维》、《扫松》、《乔府求计》、《李陵碑》、《法场换子》等。
黄鸣振是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末角。黄鸣振从师杨天声、魏平原。他嗓音苍劲、醇厚,道白铿锵有力,做工大方、老练,戏路宽,善融诸家之长而贯通。
黄鸣振擅长的戏非常多,尤以《取成都》、《扫松》、《扫雪挞碗》最为出名,均吸取了京剧《借东风》、《徐策跑城》、《北汉王》等之长而为杰作。
二净是汉剧的唱工花脸,剧中多饰演谏臣名将,如《大保国》中徐延昭、《白良关》中的尉迟恭、《下河东》中的赵匡胤等。此外也扮演奸雄暴君,如《雁门关》中的潘仁美、《捉放曹》中的曹操、《毒胞兄》中的杨广等。二净以唱边音为主,行“背弓”腔,难度大。知名净角有罗敢生、郑万年、余洪奎、朱洪寿等。
余洪奎是清代光绪年间二净名角,票友出身。擅长《锁五龙》、《铡包勉》、《打銮驾》等剧。唱腔颇有韵味,工架老练、稳重。
朱洪寿是继余洪奎后的净行中之特出人才。他身材魁梧,嗓音洪亮,吐字清晰。擅长的戏有《二进宫》、《定军山》、《斩雄信》、《小五台》、《白良关》等。
汉剧的三生为中年生角,重唱工,多扮演慷慨激昂、忠诚耿直的正面人物,如《文昭关》中的伍子胥、《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法门寺》中的赵廉等。
汉剧的知名生角有陈丁已、钱文奎、吴天保、高禄士、尹春保、何鸣凤、徐继声等。其中以吴天保成就最大。他勇于革新,创造了高亢激昂、行腔峭拔的“吴派”唱腔。
汉剧中三生所扮人物大都是文的,虽有武的,但也以文唱为主,唱、念、做兼重的戏很多。由于重唱,又被称为“铁扁担行”。
吴天保是1915年在汉口天字科班坐科习三生,出科后技艺日进,红遍江城,群众赞誉他为“三生大王”。他唱腔工整,吐字清晰,腔体清新;念功讲究声韵,朗朗爽口;做功讲求规范严谨。他善于以声传情、以情代声地刻画人物。
吴天保继承前辈张花子的唱腔技巧和钱文奎工架之长,融汉剧生、外、末为一体,开创三生唱、做并重的“吴派”风格。他的代表剧目《四郎探母》、《辕门斩子》、《法门寺》、《哭祖庙》、《未央宫》、《吴汉杀妻》、《打鼓骂曹》中,都有他的“绝活”。
钱文奎出身梨园世家,从小跟父亲钱明学艺。是继张花子之后汉口久负盛名的生角。他的嗓音为正堂音,生行各戏皆能,不仅以唱工戏见长,而且工架戏尤有独创。擅长戏有《焚棉山》、《刀劈三关》、《水擒庞德》等。
高禄士是清光绪年间著名三生。唱腔以巧取胜,善用花腔及翘头,深受群众欢迎。其拿手戏为《挑袍》、《骂阎罗》、《混昭关》、《打鼓骂曹》等。
汉剧的四旦多饰演大家闺秀、中年妇女、皇后王妃和贞女烈妇,如《二度梅》中的陈杏元、《大保国》中的李艳妃、《二王图》中的贺后等。
汉剧的四旦角色表演端庄凝重,娟秀大方,重唱工。知名旦角有李彩云、刘顺娥、陈伯华、瞿翠霞、邓云凤、万仙霞、钱华等。她们的唱腔各有特色,其中以陈伯华成就最为突出。她融青衣、花旦、闺门旦于一炉,创造了华丽多彩的“陈派”唱腔,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陈伯华艺名新化钗,后因从师牡丹花董瑶阶而改名小牡丹花。她师承刘本玉,又深受前辈名旦李彩云、八贴牡丹花之亲炙,融旦、贴表演技巧于一身,既有优美清亮的唱工技巧,又有细腻大方而灵巧的做工之长,创造了声容并妙,神形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
陈伯华善于以声传情地刻画人物,从雍容华贵的贵妇,到驰骋疆场的巾帼英雄,以及美丽娇憨的妙龄少女,都演得惟妙惟肖。她擅长的剧目有《二度梅》、《状元媒》、《贵妃醉酒》、《柜中缘》、《梅龙镇》、《闹金阶》、《断桥》、《穆桂英智破天门阵》、《三请樊梨花》等。
李彩云字岫轩,是著名四旦演员,师承李四喜。他嗓音清脆,表演细腻,唱做俱佳。在声腔之抑扬中,将悲欢离合的情感徐徐传出,令听众叫绝。
李彩云授徒众多,演出的《百花亭》、《风雨会》、《宇宙锋》、《雷神洞》、《丛台别》、《琵琶词》、《断桥会》、《祭长江》技艺精湛,别具风格。
瞿翠霞是清光绪末年著名青衣。善唱工做,有声有色,与当时的小云霞并称“二霞”。擅长表演《宇宙锋》、《丛台别》、《百花亭》、《休梨花》、《祭长江》等剧。
邓云凤从师邓协臣,跻身于汉剧十大名角行列。他扮相、身材均佳,嗓音圆润,报字清晰。参师李彩云,技艺精进,以唱工、说白见长。擅长表演《宇宙锋》《三娘教子》《祭长江》《断桥会》等剧。尤其在连台本戏《薛仁贵》中饰柳迎春,深受观众欢迎。在20世纪30年代的四旦行当中,有“状元”之称。
万仙霞名钱华,是钱文奎之女。从师水仙花,后深受李彩云影响。她嗓音宽亮,精于唱,善表情,能戏甚多,以《断桥》、《丛台别》、《窦娥冤》等剧最佳。
汉剧的五丑剧目很宽,可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如老年的贫婆、幼稚的娃娃、昏聩的帝王、狡诈的小吏、耿直的老翁等。其表演以诙谐风趣为主,做工繁重,重腿功,讲究裆劲、矮子步等。代表人物有李春森、李罗克等。
李春森以演和尚戏著称,故艺名大和尚。1921年,汉剧旅京助赈义演,他在《群英会》中饰蒋干,因表演出色而被誉为“活蒋干”。
李春森吸取前辈名丑袁心苟、汪天中等之长,自成一派,具有雅而不俗、丑而不陋、戏而不谑、饶有风趣的艺术风格,在丑行艺术表演中多有独创。
李春森擅长表演的汉剧有《扫秦桧》、《收痨虫》、《审陶大》、《打花鼓》、《广平府》、《活捉三郎》、《秋江》、《九锡宫》、《双下山》等。
李罗克出身于梨园世家,是继大和尚之后的汉剧名丑。在前辈大和尚、吕平旺的熏陶和指点下,他能编、能导、能文、能武,并熟谙汉剧音乐,赋传统以新意而塑造出各种形象鲜明的人物,形成诙谐活泼、妙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李罗克擅长表演《打花鼓》、《双下山》、《秋江》、《拦马》、《柜中缘》、《海舟过关》等剧。
汉剧的六外为重做工的生角,戏路较宽,如《群英会》中的鲁肃、《表功》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均以表演见长。如《表功》中的秦琼,念白多达百余句,边念边做,腰、腿、身、手、髯口、眼神各显其能,均有交代。代表人物是周天栋。
周天栋是1915年入汉剧天字科班,初习三生,后改六外。他继承前辈外角陈旺喜、程双全表演艺术特色,吸收京剧“麒派”之长,以丰富表演见称。
周天栋以褶子、官衣戏见长,念白铿锵有力,做工细腻熨帖,唱、做、念皆妙,自成潇洒、豪放、细腻、严谨的艺术风格,为同行推崇。
周天栋在主演的《烹蒯彻》、《大合银牌》、《坐楼杀惜》、《打渔杀家》中,均有上乘的表演。
汉剧的七小包括文、武小生。文戏如《贩马记》中的赵宠、《二度梅》中的梅良玉、《花田错》中的卞生等;武戏的靠把戏有《芦花荡》的周瑜、《黄鹤楼》中的赵云、《白门楼》中的吕布等。赤膊生即短打小生常演《武松打虎》、《快活林》等。汉剧的知名小生有喻俊卿、黄双喜、董金林、李四立等。
董金林从师吴元伢,自刘正文之后而享大名,为小生行的代表。精于折子戏,靠把、雉尾戏亦佳。在《凤仪亭》、《三国志》等剧中,唱腔工整,做工细腻,举止潇洒,与旦贴行配搭演出默契,相互辉映,为剧生色。
黄双喜出师于双字科班,先习小生,后改外角。为梨园世家黄如意之子,受其父熏陶,演艺精粹,与董金林为一时瑜亮。他的唱工和声嗓具小生正宗韵味,擅长雉尾、纱帽戏,如《雁门关》《长坂坡》《白门楼》等。
李四立为梨园世家李大发之子,师承董金林。他熟谙董金林、黄双喜的艺术真谛,融二人艺术之长于一身,文武兼备。唱腔圆润,做工细腻,儒雅潇洒,念白抑扬有度。代表剧目有《写状三拉》、《借箭打盖》、《辕门射戟》、《借赵云》、《凤仪亭》、《白罗衫》等。
王晓楼本名王国钧。1936年投身梨园学小生,从艺50余年。他嗓音脆亮宽厚,高低自如,是汉剧小生真假结合唱法的创始人。
王晓楼常演的剧目《三国志》、《白门楼》、《张羽煮海》曾蜚声剧坛。
王晓楼与陈伯华同台合作,成功地刻画出《二度梅》中的梅良玉、《三请樊梨花》中的薛丁山、《卓文君》中的司马相如等人物。此外,王晓楼还成功地演出了现代戏《山乡风云》中的黑牛。
汉剧的八贴是以做工为主的花旦,多扮演年轻少女、风骚泼辣的少妇,如《花田错》中的春兰、《乌龙院》中阎惜姣、《翠屏山》中的潘巧云等。也扮演与四旦同工的妇女,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反八卦》中的柴夫人等。
近世著名花旦有罗金喜、钟华卿、董瑶阶、小翠喜、万盏灯等。其中以董瑶阶最为有名,被尊为花旦中的魁首。其他比较有名的如陈福生、花碧兰等。
董瑶阶艺名牡丹花,从师李老五、赛黄陂。1911年来汉进入福兴班。他声嗓清脆,唱、做、念、打兼容并茂,被誉为“花衫状元”。
董瑶阶初以娃娃旦见长,如演《闹金阶》中的曹瑞莲、《梅龙镇》中的李凤姐,都很出色。中年改演风流旦,善于用表演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尤其对《水浒传》中个性鲜明的三个女性潘金莲、阎惜姣、潘巧云的塑造,颇见卓识。晚年与李春森合作,更是珠联璧合,演出的《活捉三郎》、《打花鼓》、《老背少》三出戏被誉为三绝。
陈福生艺名小翠喜,八贴名宿,为汉剧生角陈启才之子。尤擅长表现妩媚嬉笑,与牡丹花旗鼓相当。拿手戏有《摘花戏主》《写状三拉》《打渔杀家》《搜孤救孤》《宋十回》《大合银牌》等。
花碧兰1946年从师牡丹花学习八贴,曾与吴天保、李四立、周天栋等名角配戏,并受到启示。多年与汉剧名丑李罗克同台演出《打花鼓》《秋江》《双下山》等剧。
花碧兰擅长表演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在塑造现代戏及新编历史剧的各类妇女形象中,出色地扮演了《甜蜜的事业》中的唐二婶、《红灯记》中的李奶奶、《江姐》中的双枪老太婆,《武则天》中的武后。
汉剧的九夫多扮演老年妇女,在表演风格上有贫富之分,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钓金龟》中的康氏等。其代表人物有董燮堂、陈凤钦等
董燮堂是继刘子林而起的九夫名伶。他声嗓宽亮,唱腔韵味纯正,擅长唱工,拿手戏有《法场换子》《太君辞朝》等。
陈凤钦是大冶县陈英段村的二净票友,后入凤字科深造,习艺期满嗓音倒仓,改学老旦。善于唱、做,声嗓为老旦正宗,《绑四将》《斩浪子》为其拿手戏。
汉剧的十杂为做工花脸,多扮演勇猛憨直的武将或飞扬跋扈的权臣。如张飞、马武、呼延赞等,以做和打见长。代表人物是张天喜。
张天喜身材魁梧,面部宽长,嗓音膛边兼备,是位艺术造诣精深、享誉舞台的十杂名宿。擅长表演《白良关》《红逼宫》《打龙棚》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