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神武帝高欢,在乱世之中,是怎么将六镇人马收归己用的?
在北魏孝明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对之后北方政局造成严重影响的六镇之乱。北魏北方的六个军镇因为对北魏政府的汉化政策不满而发动了叛乱,这让北魏的政局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由于北魏政府对于镇民的安置处理并不成功,六镇镇民在内迁至中原地区之后再度起义,这对北魏的统治基础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在这个时候,北魏的中央政府已经无力平定叛乱了,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当时的军阀,而尔朱荣无疑是当时的佼佼者,其顺利击败了义军领袖葛荣,并将六镇兵马收归于自己名下,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强的枭雄。
不过后来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所杀,这让本来归于平静的北魏政坛风云突变。在这个时候谁能够得到六镇军马的支持,谁就最有希望成为北魏政局的掌控者。而北齐神武帝高欢在众多豪杰之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六镇镇民的拥护,为之后北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那么高欢究竟是凭借着什么,让六镇人马归顺于他的呢?
和自己之前的领导尔朱荣不同,高欢并不是出身于贵族世家,这让高欢年轻的时候并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源。直到其得到富家女娄昭君的赏识,其才正式走上的仕途,并且和怀朔镇的显贵们建立了不错的交情。
在高欢发迹之后不久,由 破六韩拔陵 领导的六镇起义便发生了,高欢的朋友们作为当地的豪族,他们对于这场会影响其既得利益的起义大多抱有反对态度,因此孙腾,候景等人在起义发生不久之后就投降了尔朱荣,而娄昭君的弟弟娄昭以及高欢的姻亲窦泰等人也纷纷投向政府军效力,由此可见娄氏家族对于起义也是抱有反对态度的。
不过高欢在这时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他并没有投靠尔朱荣,而是继续在起义军中效力,与北魏政府为敌。针对这件事情,在史书中记载是因为其在洛阳见到了北魏政府军的暴行,让他有了"澄清天下之志",但是实际上其可能只是认为北魏已经无力收拾残局,在起义军中会有更好的发展,并且希望能够在义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这一点从其参加杜洛周军队之后,打算刺杀杜洛周自立一事中就可以看出。
虽然在葛荣被尔朱荣击败之后,高欢也迫于形势向其投降。但是相对于一开始就投靠政府的侯景等人,高欢在起义军中征战的时间最长,因此在那里积累的人望也更多,并且其对于镇民们的诉求也有更多的了解,这都是其之后赢得六镇军民支持的关键因素。
虽然高欢在和尔朱家族的斗争中获取了六镇军民的支持,但是其深知这样的关系并不稳固,因此其在之后与六镇将领相处的过程中,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尊重。而且在高欢与宇文泰作战的过程中,六镇将领们经常不听其号令,擅自行动,对于战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高欢对于这些将领的出格行为其实也并不是毫无怨言,比如在邙山之战中,大将军彭乐私自放走为了宇文泰,这让高欢大为光火,多次想要杀死彭乐。但是高欢思索再三,还是原谅了彭乐的行为,并且给予其不菲的赏赐:
从高欢的举动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于六镇将领是十分包容的,这主要是因为其深知自己的统治地位就是建立在军事优势之上的,如果与六镇军民的关系破裂,那么其也有可能像尔朱兆一样遭受失败。而高欢对于六镇将领的妥协无疑让他收获了六镇将领的信任,并愿意为其效力。
在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两个政权便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魏孝文帝在位之后,其便已经发展为一个汉化的封建政权,这种汉化的政治路线也是北魏爆发六镇之乱的根本原因。
而高欢作为六镇军民支持的军阀,其也知道如果继续沿用北魏的政治制度,那么自己和六镇原住鲜卑百姓之间也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在东魏早期的政治结构中,其并没有让文官完全控制政府,而是给予军事勋贵很高的地位,这让六镇将领感到十分满意,并且对于部分将领培植自己势力的做法,高欢也没有过分苛责。这种以军事为主导的政府形式让来自于军镇的六镇人士乐于为高欢效力,这也是高欢能够稳定控制他们的原因。
而且高欢在政治政策方面也有明显的鲜卑化倾向,比如其允许官员们使用鲜卑语,而不必像北魏时期那样必须使用汉语,这让六镇军民与中原人士之间原有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也让东魏的政局得到了稳定。
在北魏末年的时候,虽然洛阳的北魏贵族已经基本完成了汉化,但是北方军镇中的原住鲜卑对于汉化政策还是十分抵触。北魏政府对于他们的轻视逼得他们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并最终埋葬了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
从 历史 背景上看,我们不难看出六镇军民有着鲜明的民族意识和军事化背景,任何军阀如果想要让他们听命于自己,就必须要维护他们的利益,并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念。
高欢作为曾在六镇起义军中长期征战的军阀,高欢对于镇民的诉求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不但对于六镇将领足够尊重,对于他们的失误也能做到完全宽容,这让这些六镇将领愿意在高欢手下征战。与此同时高欢对于东魏的政局也进行了改造,其提升了军事将领在朝中的地位并且进行了鲜卑化的改革,迎合了镇民们的政治需求,这才让六镇成为了其坚定的拥护者,为北齐的建立攒足了资本。
参考文献:
1《北齐书·神武帝高欢纪》
2《北史·尔朱荣传》
3《北史·彭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