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护城河的历史有谁能说下?

 金乡护城河为汤和在此建城置卫前挖掘。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故造城墙之前,就先挖护城河,以连接江南运河,再挖城内河,解决粮食的运输问题。从金乡大仓桥的碑文,可以看出大仓桥建于洪武十七年(1384)。可见那时已有城内河。而城墙则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比造大仓桥晚了3年。在城墙建造之前,粮草就可以直达城内。护城河上原来还有吊桥,平时可通行,战时可吊起断绝陆上往来。

原来在城内只有一条从南水门至西水门的主干河。依次是马槽河(在定远桥北);心衣河(在张家桥北);里河(在木桥北);仓河(在大仓桥北)。想当初,人们曾从中所庙前的里河乘小船,经过仓河,再经过魁星阁前的大河,穿过西水门到城外的护城河,再至江南运河。

金乡城内河,除主干外,还有一些分支。金乡的蓄水池有三个,一是局河(现为坎池),今尚存;还有两个是鹅池和蝗池,均已殁。上世纪80年代后,城内河道大多成为地下暗沟。但魁星阁至吴衙桥西的大河仍在,可通过魁星阁下的西水门与护城河相连。现在这条大河,四周有石栏杆,已与魁星阁***同组成金乡的一大休闲景点。

据民国夏克奄手抄本《金乡志》介绍:“护城河:东濠深三丈,左阔四丈,右阔六丈(左右以桥为界,下同);南濠深四丈,左阔八丈,右阔四丈;西濠深四丈,左阔八丈,右阔五丈;北濠深三丈,左阔十丈,右阔五丈。”护城河当时在军事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说是城墙外的“城墙”。濠底还有深至两丈多的沟渠,在大干旱时,亦无断水之忧。除了军事上的特殊意义,亦是江南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像金乡城外这样四四方方、宽阔完整的护城河,也许在全国已不多见了。

2002年底,在苍南县人民政府公布金乡镇为县历史文化保护区前后,金乡镇政府曾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对金乡环城公路外面的护城河进行历时两年的疏通整治,并花大力将《金乡志》的重要内容镌刻在沿河石栏杆中。

沿河石栏***有1000多块碑文。东门桥边第一块序文曰:

吾乡濒海,四围绿水青山,实乃风水宝地。云闲天淡,城环九斗之玑;物阜民丰,地扼渔盐之利。至宋时已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明代汤和,奉旨筑城,抗击倭患,名垂青史。城防格局,依然如故。泉列七星,巷分八卦。狮球两屿,遥遥相对,望沧山之云烟,观东瀛之晓日。宽阔之护城河,波光粼粼,川流不息,像母亲般护佑故土,是沧桑岁月之见证。

鉴濠道淤泥厚积,不堪其污!本届镇委政府,倾其心力,断流疏浚,砌石固岸,改浊水为清流,置护栏以美化。刻《金乡志》于其上,让观者游目骋怀。

天地悠悠,沧海茫茫,史事如烟,贤德炳彰。愿与乡民,鉴史明志,缅怀先辈之丰功,勇拓未来之伟绩。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