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年后还跟父母一起住会经常有矛盾
学业就业选择,父母干涉,痛苦;谈恋爱结婚分手,父母干涉,痛苦;交个普通朋友,父母干涉,痛苦;甚至吃饭睡觉去哪旅行窗帘买什么颜色,洗不洗手要不要做饭能不能抠脚,父母干涉,痛苦。
无法不承认,随着个体绳命的成长,我们自己想要做主的事情就是越来越多了,家里庙真小,越来越盛不下我们这尊小佛;而父母也很无奈,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动不动就翻脸不认人。
可是,稍微翻看一下心理学书籍,就会知道,这种离别和二次断奶是人生的必然啊。
只不过,问题出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还远没有到达“深深地尊重并敬畏每个人的内心感受”这个份儿上。
毕竟,凌驾于个体感受之上的,还有“孝顺”、还有“凑合”、还有“面子名声”嘛。
1|和父母一起住,你的勇敢可能会缩水
真正的投胎小能手不是王思聪,而是拥有一双开明父母的人。如果你没有这份运气偏偏还得和父母住一起,那就得小心翼翼保卫你的“锐气”了。
凡事以父母为重,无论他们讲得对与不对,思想落没落伍,反正有亲情绑架,再不济还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年轻人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和父母同住,因为凑合一下就行了,省钱才是第一位,家庭关系纵然磕磕碰碰,心里即便有阴影和伤痕,但和花掉的钱相比,情绪层面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自己半夜默默哭泣一下就好;
至于面子和名声,那是更重要了,简直可以左右一家人的所有行为:对孩子穿着有要求,因为不能被同事邻居认为“不是正经人”;讲话必须有礼貌,看到讨厌的对门阿姨也必须打招呼阳光快乐;
从事的工作必须是逢年过节提上桌倍儿有面儿的,绝不能是什么摇滚乐队夜店歌手,至于造型师纹身师,你再喜欢,那也是伺候人的;
不找对象更是天大的不孝,爹妈出门都没脸和人聊天了,因为担心别人会怪自己家孩子有毛病再就是同性恋。
如果你的父母是上述任何一类,那你和他们住在一起,能有什么好前途好心情呢。
充满矛盾和歇斯底里的生活倒是次要,真正伤害的,是你一颗本该勇敢、贪婪、不愿循规蹈矩、讨厌墨守成规的心,磨掉的是你的创造力和灵气。
最终变成一个习惯被动、默默承受、懒得反抗、不思进取的平庸灵魂那也是迟早的。
常有二十出头的小姑娘问我,点姐姐,我特别想去大城市开开眼界,感觉自己真的好不甘心回到家乡,我喜欢读书、想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触更优秀的人,可是我父母一直讲女孩子不要那么累、冒不起险,最终还是要嫁人过平稳生活…
我回复她:我不关心你父母怎么想,我关心的是,对于你父母的话,你自己怎么看呢?
她说,我觉得父母毕竟是过来人,他们讲的话也许还是有道理,所以我很犹豫…
我压根不想做任何回复了。因为这姑娘可能真的不适合去大城市冒险,因为连开始的勇气都没有。讲什么想看世界,完全是叶公好龙而已。
Ps:你还真以为那些闯荡得风生水起的人,一开始都是备受父母支持的投胎小能手?哪个不是连哄带骗,边哭边做出了点成绩,才让父母转怒为笑的?(昨天看电视,连奶茶伴侣强东哥哥,创业头3年都是瞒着家里的)
况且,恕我直言,如果你爹妈辛辛苦苦勒紧腰带供你上学,十年寒窗不敢懈怠,最后换来一个眼界和他们一样,毫无主见的废物孩子,那你爹妈也挺失败的真的。
去大城市闯荡还是在小城市闯荡,去大城市骗钱还是在小城市安逸,没有好坏,都是个性选择使然。
但前提是,作为一个活着的人,你得能由心而选。否则你就是个废柴。
2|“独立生活”,可能比上所名校更重要
我一直觉得“独立生活”是所必读的大学,因为经济不独立、生活方式不独立,往往自我意识和情感关系就不可能独立。
独立生活的核心和本质,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享受孤独能力的训练。
而这两者都大大决定了未来人生的品质,该断奶的时候不断奶,该独当一面的时候被保护,都违背了自然界的生长法则,最终都会自尝苦果。
我去香港读研,最大的收获不在学历和见识,而在我独居必须学会独立处理一切困难,调和一切情绪,应付我讨厌的人,以及迅速适应社会和为自己规划前途的本领。
这奠定了我日后职业发展、管控情绪、把生活过出美学,甚至夫妻相处把握分寸感的能力。
中国最好看的年轻情侣吵架节目《爱情保卫战》里面,很多案例都是小夫妻从未独立生活过,甚至结了婚还要带上某方的父母伺候他们,结果日子过得一地鸡毛。
每天纠缠在混乱不堪的家庭关系和撕扯不清的恩恩怨怨中不能抽身,那么宝贵的青春,干点啥不好?!
独居意味着全方位的时间管理、生活安排、既要拼事业又要过生活的平衡能力,也意味着事事都要自己拿主意的焦虑和为难,更意味着凡事都要自己承担后果,不小心遇到了人渣说不定还会登门揍你一顿的担心和恐慌。
没人帮你挡,没人替你决定,不能随便犯错误,随时可能蠢哭自己,有了这些磨练,生存技能难道不会嗖嗖就上去了?
况且,还不必被埋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闲扯中,多出来多少时间托着腮,静静地思考一下人生。
我所崇尚的亲情,是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空间上日日黏在一起。
各自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拥有积极丰富的心境,彼此常常分享交流,定期回家向父母表达爱和关心,永不被无边界的熟悉和分寸的丧失划破了心。
空间上离开他们,往往是一种短痛,但会使他们意识到,不该再为孩子百分百地操心,于是投入到自己生活和夫妻关系的经营中去,长久来看是件好事。
中国不少父母缺乏对个体边界尊重、敬畏的意识,和父母生活不分开,意味着限制你作为个体的思想、选择、情感等一切的悲剧就此上演。
偷看手机、不准睡懒觉、吃饭不能随心所欲、穿衣风格限制、谈恋爱自由度、交友、逼婚、生活节奏,难道上述所有没有经年累月地构成你的价值观并重塑你的气质面貌?
粗暴地总结,我们应该对父母充满感情和感激,但对“二手经验”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冷静。
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自我主导和判断比什么都重要,父母的金钱观婚恋观生活方式,不该是你的。
更何况任何人的价值观都有局限性(尤其是从不学习、不进步、因循守旧的父母),所以二十多岁的你该为自己崭新的生命机会负责。
树立边界感,当然要从空间和物理上的边界开始。
所以,滚出你父母的家,即便你目前的收入只能合租一间次卧,饿了只能咽唾沫,但那是你主控人生局面的开始。
连这个勇气和起点都没有,谈什么梦想什么孝顺反哺,真有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