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为什么要举鼎,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上秦武王确实是因为举鼎受伤而死,甚至他的名气很大程度与此有关。
秦武王,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赵荡,是秦惠文王赵驷的长子,秦昭襄王赵稷的哥哥。秦惠文王死后,赵荡继位,谥武王。
赵荡天生有力,平时喜欢角力游戏,即便当上了秦王仍然如此,还结交了一批大力士好友,例如任鄙、乌获、孟说这三位,都因此当上大官。
史书中正式记载秦武王举鼎而亡一事的是《史记》。关于这件事,在《秦本纪》中司马迁写得其实比较简略,原文是:“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仅三十四个字。至于他是在何时何地为何举鼎,文中皆无记述。但根据前文记述,秦武王举鼎大概率只是因为他的爱好,并且这种事估计也不是唯一一次,而只是最后一次。至于显示秦国武力,显露“霸主王者风范”都只是吹捧。首先,秦国的实力在当时还不是独步天下;其次,展现一个国家的实力与君主个人卖弄力气是两码事。
但这种充满离奇八卦色彩的史实往往最能吊起猎奇者的胃口,后代很多文人便以此记述为蓝本充分发挥想象力,杜撰出很多版本的的武王举鼎而亡的故事。流传比较广的就是武王与孟说在周天子宗庙中举周鼎时不慎鼎坠砸断了腿,伤重而死。本问其他几个回答已经很详细地讲述了这个版本,在此就不再啰嗦了。
补记:有些网友看了本回答后不明白为何文中把秦国国君称为“赵驷、赵稷、赵荡”而不是平常习惯“嬴XX”。在此说明一下:根据《史记》、《汉书》以及《淮南子》等汉代史书记载,秦国也是周天子分封赵氏(嬴姓分支)家族成员而形成的国家,与赵国同为同姓同氏的两大分支。依据先秦文化习惯,如按普通人的名号规则秦国国君的私名就是“赵某某”,当然史书上是不会这么记录的,对于王侯级别的贵族必须正式地记录他们的职位名和谥号等而不能以私名相称。至于“嬴XX”的称呼,是不符合当时的文化的,也是与“嬴”这种古姓的性质和作用不相称的,无论赵国君主还是秦国君主都不能被称为“嬴某”而只能称为“赵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