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讲算卦的《周易》,为什么也说民以食为天?
《易经》所载先天八卦为伏羲所创,内含天地万物万象哲理,乾为天,代表天道和本性,而吃东西用口,口在头上,头为乾,故,民以食物为天。
《易经》既是古老的卜筮之书(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占卜、算命,对未来事态进行预测和判断),也是观天文、查地理、探索宇宙人生、研究人类行为等的哲学著作。它是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结合体,古代帝王、政治家、军事家、商家都必学《易经》。
《周易》(《易经》)相传为周人所作,包含《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讲述占卜及自然、地理、宇宙、行为方面的知识,《传》是对《经》的注释,据《史记》记载,孔子对《周易》非常重视,在晚年的时候对《易经》按儒家思想做了注释,整理编撰了《系辞传》、《说卦传》等***计十篇,称作“十翼”。西汉末年,大学者刘歆用《易经》来统贯整个经学系统,《易经》成了中国文化最高经典。同时被传播到西方国家及欧美国家。
《周易》对于自然的研究,哲学的发展,以及渗入了儒家思想,也说“民以食为天”就不足为奇了。儒家著作《论语》里面就有很多关于饮食的研究,非常深入,中国的饮食文化,得到儒家思想的贯彻,食物是满足生存的第一必须品,食物的好坏决定着是否强壮健康,国富民强则国强, 必须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