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北字
1. 北字的文言文一词多义
北
A、名词词义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North]
沛公北向坐。——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西北;东北;北邙(即邙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北方的);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
B、动词词义
1.败北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2. 败逃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西汉· 贾谊《过秦论》
2. 南辕北辙文言文的字的意思注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3. 文言中表示方向的字有哪些现在人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中等方位名词表示地理方位,而古代则复杂得多,除了用东南西北等表示地理方位以外,大致还有以下10种方法。
1.以阴阳表示 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山水一般逞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毂梁传·僖公廿八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进一步指出:"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带有"阴"或"阳"的地名,正是体现其地理方位,如:"华阴"在华山之北,"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淮阴"在淮水之南,"汉阳"在汉水之北"洛阳"在洛水之北…… 2.以五行表示 五行通常被认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
到了汉代,五行与地理方位组成了配合关系。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篇曰:"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属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 3.以五色表示 古人以青、赤、白、黑、黄五色与木、火、金、水、土五行相配,又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对应。许慎《说文解字》:"青,东方色";"赤,南方色";"白,西方色"。
在"黑"字下,段玉裁补注"北方色也"。《论衡·验符》说:"黄色为土色,位在中央。
"明代杨慎说得明白:"木色青,故青者东方也;木生火,其色赤,故赤者南方也;火生土,其色黄,故黄者中央也;土生金,其色白,故白者西方也;金生水,其色黑,故黑者北方也。" 4.以四季表示 在古代,春夏秋冬四季也被纳入五行体系,与东西南北地理方位相对应,可互为替代,"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属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
"(董仲舒《春秋繁露》)古诗文中常把"西风"称作"秋风"或"金风"。东风 5.以四兽表示 古人以苍龙(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兽"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即"四方四神"。
班固《白虎通义》云:"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苍龙(青龙),以一条腾龙为图案。
朱雀,以一只飞鸟为图案;白虎,以一只跃虎为图案;玄武,以一条蛇缠着一只乌龟为图案。我国古代宫城的四方城门以及桥梁、湖泊等也常用四神兽来命名,如青龙镇位于东海之滨。
长安、金陵等,其北门称玄武门,南门称朱雀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南京朱雀桥,东晋咸康时所建,为横跨秦淮河的浮桥,又称南航。南京的玄武湖位于钟山之北,东晋初年曾被称为北湖。
6.以左右表示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
魏禧《目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群英会蒋干中计》)江左即江东。"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扬州慢》)宋代扬州属淮南东路。"姜伯约屡出陇右。
"(钟会《檄蜀文》)陇右即陇西。 7.以八卦表示 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图形符号。
八卦排列顺序一般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与地理方位的配合关系是:震代表东方,离代表南方,兑代表西方,坎代表北方,此为"四正";撰代表东南方,坤代表西南方,乾代表西北方,艮代表东北方,此为"四隅"。 8.以数字表示 数字与五行相配合也可表示地理方位。
扬雄《太玄》:"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一与六***宗(居北方),二与七为朋(居南方),三与八成友(居东方),四与九同道(居西方),五与十***守(居中央)。
" 9.以天干地支表示 古人把天干和五行结合起来表示地理方位,流传的口诀是:"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古人也用地支表示地理方位。
王莽时曾开辟一条从关中到汉中的南北通道,叫作"子午道"。颜师古解释说:"子,北方;午,南方也。
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假想线(经线)叫"子午线"。
卯时是日出东方时,故以"卯"表示东方;酉时是日落西方之时,故以"酉"表示西方。 10.以星宿表示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黄道赤道两侧一周,选取了二十八个星宿作为观察天象的标帜,称为"二十八星宿"(各星宿包含2~22恒星)。
二十八星宿以七宿为一组,***分四组,分别配以四只守护圣兽组成一套完整的星相学说: 东方苍龙七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北方玄武七宿: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西方白虎七宿: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 南方朱鸟七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二十八宿与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是古代中国划分天区的标准,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以此表示方位或地域。
4. 文言文单字解释送你意思吧。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粟。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回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紶饥官渴擢韭规血海摩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题记:本文题曰“始得”,便围绕着“始”与“未始”做文章。先极言平日游览之胜,自“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用以反衬下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科始。”第一段的“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过渡,第二段以“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结尾处以两个“然后知……”的句式,突出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文中没有下面写山势高峻,而是从虚处落笔,着力描绘山顶骋目远眺之所见,用生动的比喻、鲜明的色彩,勾勒出群山若垤穴、天际四望一的高远阔大的境界。
文章开始先有一个小 *** ,作者言永州的佳境,幽泉怪石,无论远近都游遍了,而且是畅游山水,饮酒娱乐自然洒脱。作者以为,永州所以的奇异风景都被自己游遍了。然而还有一个西山更美,在前面语句的烘托下,更钓人口味,也以此引出下文。
作者远远望到了西山的奇异,是一定到那儿一游的。于是“遂命仆人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看来是不能游完决不罢休。“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才知道西山是任何地方都不能比的。“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回望如一。”真正的体会到西山的独特,游玩而趣味无穷。于是举杯畅饮“颓然就醉”,深切体会到天人和一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