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成年人的物理书-《时间简史》&《世界观》

李善友教授说,在现在这个时代不懂物理的就是文盲。

赶紧找了几本物理书来扫盲。本文复盘一下最近看的几本书。

最后三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书,却是紧密连接的,下面会讲到。

看完了《时间简史》,感觉很忧桑。本书提醒了我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智商。

通常有原版书的情况下,我都会去看原版书,这一本看的译本。是去小侄子家做客的时候,从他的书架上淘的。热情的小侄子还向我推荐了另外几本书。也就是上面的2、3、4本。

读过以后发现,幸亏还借了这几本,帮我挽回了一点点自尊心。其中《七堂极简物理课》读起来最有成就感,深入浅出地把“量子”、“粒子”、“宇宙”等几个基本概念介绍了。另外两本就挑感兴趣的部分重点看了一下,其他匆匆过了。

需要说明的是,亲爱的小侄子现在是一名初一的学生。所以,当我合上《时间简史》,想到他向我大力推荐这本书的表情,是多么复杂的心情啊。

好吧,明明就是每个字都认识,可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就是我在看《时间简史》时,90%时间的状态。

到豆瓣上搜了一下书评,8.8,非常高的评价呢!然后进去看详细的评论,发现有挺多打完五星留言说看不懂的(那你还给五星!?),还有一条留言说“这TM也叫‘科普读物’!?(请原谅我copy了粗口,觉得真的太形象了)”哈哈,总算我也不孤单。

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P10),讲到他怀疑霍金的两本书《时间简史》和《大设计》能够畅销很大程度上仰仗了霍金的名气,“因为公众其实并不真的喜欢科学知识——哪怕是霍金的知识。”而霍金也深知“每一个数学公式都能让这本书的销量减少一半”(这句真是深得我心,哈哈。)

合上《时间简史》,能想起来的只有几个名词了:黑洞、虫洞、玄理论,量子力学。又一次refresh了相对论还分为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看得最顺的就是书尾的三个故事:分别是爱因斯坦、伽利略、和牛顿。看来我的大脑还是爱这些八卦的内容,这可怎么好呢。

这些故事让我对这三位科学家又有了新的认识。抄两个小插曲如下。

书的最后夹了一张书签,上面写着:“ 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 ”这是说给我听的吧。

好吧,我打算去读一下《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这本的程度应该比较适合我。

《What if》这本书是匆匆过了一下,前后就花了两个多小时吧。这本书主要也是从物理的角度来回答各种问题。问题很“脑洞”,回答也很“脑洞”。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地球和地表物质忽然停止转动,而大气保持不变的速率。会有什么结果呢?

回答也很干脆:几乎所有人都会死去。然后就开始分析原因、过程,还有插图。足足用了五页纸。

还有一个问题(P255):什么时候facebook上的死人会比活人多。

回答:2060年或者2130年。主要原因就是目前FB的用户都很年轻。然后分析了人口状况、寿命。还猜测了我们去死以后,我们的facebook主页会有怎么样的命运。

看了这本书,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人在思考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当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也会想这些问题吧)。最神奇的是,居然还有人以非常科学、严肃的方式给出答案,并且摆事实、讲道理、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逻辑推理过程、还有数学公式!卖糕的。

人除了吃喝拉撒,是该有点别的追求。

细想一下, 物理学世界观渗透到认知的底层。

现在正在看 《WorldViews》 *,就是从物理、哲学、宇宙学、生物学的角度讲了人类认知的“演化”过程。虽然看了《世界观》非常“毁三观”,但是现在的我,没有那么容易被忽悠了。在听人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会去想这个是事实还是观点。不再像以前,一听权威就相信。

《漫步华尔街》 *,里面提到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不也正是物理定律吗。了解了这些,就不会去浪费时间研究K线图、去预测明天的股价是涨是跌。还是省点时间和精力去干更有意义的事儿吧。

* 《世界观》和《漫步华尔街》都建议看原版。好吧,凡是有原版的都建议看原版。

物理还有“防忽悠”的功效。

《万万没想到》(P12),吐槽知识分子一定不喜欢“福克斯”。

《万万没想到》P152提到:

所以呢,我就暗自得意一下。虽然90%以上都没看懂,我还是把这本《时间简史》从头到尾的一字不差的过了一遍。相信学习的过程就是重塑大脑的过程,在看不见的地方,有些链接已经形成。

看得辛苦又看不懂,为什么还要看呢?

最可怕的不是我们无知,而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无知。 我们未知的领域,提醒我们的无知,以更加谦卑的心态,在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努力成长。

善友教授也建议大家都要去学一下宇宙学。我就用万维钢的《宇宙的视角》中这一段作为本文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