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时期(宋)“佛”字铭纹铜镜
宋镜出土量大,民间流传、收藏者众,其发展衍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初,铜镜形制、纹饰保持晚唐遗风,质厚而图纹线条粗陋,流行旋转式布局,第二阶段是北宋中晚期,社会相对安定,铸镜工艺似有一短期发展,图案题材多为缠枝花草、花卉,仿唐镜常见;第三阶段是南宋时期,铸镜更重实用性,素镜、素地铸造商标字号铭的铜镜流行,纹饰镜锐减。铜镜的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中国古代铜镜重实用而不尚装饰的时期,表明人们对镜子的审美观念已发生变化。
宋镜以形式多样化而著称,除唐时颇为流行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到宋代仍较常见外,亚字形镜显著增多,又创新了带柄形、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镜形,宋镜一般胎质较簿,铸工也不如唐代精细,多采用细线浅雕法加工纹饰,使图案纤巧,其中不乏精品。宋镜另一大特点是镜铭多为商标字号,字号前往往冠以州名、姓名、甚至店铺所在地、价值,表明宋镜私营商品经济特点。其中著名的铸镜地有湖州、饶州、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