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顶流,可惜再也不火了

近半年来,华语恐怖片杀疯了。

前有《哭悲》。

资源一出,全网疯求。

后有《咒》。

资源还没出,豆瓣评分已经稳固在8.0分。

不过,鱼叔注意到,许多人都在叹息。

相比这些生猛的恐怖片,我们更怀念一段 「童年阴影」 —— 香港僵尸片

一蹦一跳的僵尸,身手不凡的道士。

氛围看似很吓人,主题却总是很温馨。

只是,这些形象似乎在二三十年前就定格了。

最近有个话题讨论热度极高:

香港僵尸片为什么不火了?

鱼叔就借此机会,和大伙回顾回顾,香港僵尸片的潮起潮落。

中国香港的「僵尸」,全世界独一份。

它不同于西方那些动不动突然暴走的丧尸。

也不似东南亚的灵媒,充满原始鬼魅,隐身于不可触碰的黑暗。

僵尸是实实在在的,就站在你跟前,逼得你不敢呼吸

它们大多穿着清朝官服。

皮肤惨败,眼圈发黑。

成群结队地向你蹦跳而来。

当然,我们也不乏对付它们的法子。

在脑门上贴上一张符印,它们就会立刻听话。

小小的生糯米,也可以防御僵尸。

而最让人安心的是,每当关键时刻,都会有一位身穿黄道袍、手持桃木剑的 茅山道士

他的出现总能化险为夷。

半碗清水照乾坤, 一张灵符命鬼神。

而这一切的缘起,都要从1985年说起。

那一年,灵幻功夫片《僵尸先生》横空出世。

它是香港僵尸片的开山之作。

在《僵尸先生》中,林正英饰演的九叔,是一名捉鬼的茅山道士。

他受有钱的乡绅任老爷之托,为其亡父迁坟。

可观察墓地后发现,任老太爷的尸身已经变成了凶猛无比的僵尸。

九叔还有两个徒弟,文才 (许冠英饰) 和秋生 (钱小豪饰) 。

这两人,与其说是帮手,不如说是 活宝

文才胆小,功夫不行还总爱偷懒。

被僵尸咬伤,差点也变成僵尸。

秋生贫嘴捣蛋,身手敏捷但年轻气盛。

总是被女鬼诱得五迷三道

九叔只好施展茅山道士的看家本领。

一边捉拿僵尸,一边还要救徒弟。

时隔37年再看,这部电影仍然非常新奇。

既营造出了恐怖片该有的骇人气氛,又不乏凌厉的打斗。

两个徒弟的插科打诨也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正如它在豆瓣的标签,动作/喜剧。

本质上还是香港功夫片的衍生。

《僵尸先生》以低成本收获了2000多万港元的票房,位列当年票房榜前五。

令片商喜出望外,也掀起了香港电影圈的 「僵尸热」

随后几年,仅林正英一人,就执导或参演了超过20多部灵异题材的电影,开创了 「香港僵尸电影宇宙」。

街上的大小录像店里,摆满了僵尸片的影像带。

其实,《僵尸先生》 挺糙的

时隔三十多年再回头看这些电影,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场景搭建,都相当简陋。

但,林正英的僵尸片之所以能如此吸引观众,关键在于他的 用心

电影中大部分的细节都有考究,并且表现生动。

比如,每当九叔需要召唤鬼差,他都会吃了一口泥。

这源于民间「鬼吃泥」的说法——

活人只有吃口泥,才能与鬼交流

符咒和手势也都有出处。

林正英花了大量时间钻研道教秘籍《万法归宗》,最后制定了标准的动作。

此外,片中驱鬼作法时用到的道具,林正英也力求尽善尽美。

《驱魔警察》里,林正英对付日本女法师时需要一块茅山玉佩。

一面是道教符咒敕令,另一面是斩妖除魔的阴阳太极。

其实,这样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观众并不会在意来历。

但,英叔不愿糊弄。

他特意托人,从内地专业道教组织借来一块玉佩。

靠着对细节的严加把控,林正英的僵尸片征服了无数观众。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片子的内涵是值得反复揣摩的。

「九叔」其实一直想告诉观众一个道理:

鬼并不可怕,可怕的还是人

九叔曾有句台词:

「人分好人坏人,尸分僵尸死尸。人变成坏人是因为他不争气,尸变成僵尸是因为他多了一口气。」

香港僵尸片,总会 打破我们对鬼怪的刻板印象

让我们看到它们的另一面,并非都十恶不赦,也是有感情的。

譬如《僵尸先生》中的女鬼小玉。

本是孤魂野鬼,专索男人性命。

只因为秋生给她上了香,她便爱上了秋生。

然而人鬼殊途,二人终无法圆满。

当林正英要除掉小玉的时候,秋生站了出来,求师傅放她一马。

林正英便让小玉以后不要再找秋生,小玉之后也再没有现身。

鬼魅焉无情

为了秋生的好,也只能放下自己的情欲。

离别时刻,配上插曲《鬼新娘》,实在让人意难平。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发光」

多年后,这首歌又被用在了麦浚龙的《僵尸》片头。

步入中年的钱小豪伴着熟悉的曲子再度出场,让人唏嘘不已。

英叔的僵尸片之所以成为无数人的童年回忆,离不开他 对童心的呵护

在《僵尸家族》里面,小僵尸和小女孩的友情就十分动人。

大人们害怕僵尸,想要除掉僵尸。

但小女孩的想法却是单纯的。

她一直想用友爱带给小僵尸温暖。

而小僵尸和她在一起时,也全然没有僵尸的凶残。

那一刻,他也只是个懵懂的孩子。

他尚有 情感 留存。

当在电视上看到爸爸妈妈,会流泪痛哭。

再到后来大僵尸到来,小僵尸也竭力护着小女孩一家,甚至对着爸爸妈妈张牙舞爪。

初次见面,小女孩主动握了小僵尸的手。

影片结尾,小女孩毅然决然推开爸爸的阻拦,再次主动牵起了小僵尸的手

在《一眉道长》中,九叔也驯养了一个宠物小僵尸。

喂他吃西红柿,用毛笔给他治疗。温馨和谐,俏皮可爱。

1995年,林正英加盟香港亚洲电视,制作电视剧《僵尸道长》,也贯彻了同样的主题。

看似捉鬼,实则是拯救道义人心

可惜,这是林正英僵尸片最后高光时刻。

连他本人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却就此开始了 倒计时

1997年,英叔因为肝癌去世。

享年 45 岁。

与他一起走的,是香港僵尸片的辉煌时代。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香港僵尸片不火了呢?

有人说,类型片总逃不过 盛极必衰 的定律。

就像港片辉煌一时的武侠片、黑帮片、警匪片。

观众看多了,自然就厌了。

也有人说,是观众的口味变了。

过去的香港人信神、拜鬼。

善恶有报 ,是印刻在那代人骨子里的观念。

即使经济腾飞后,祭祀仪式也从未中断。

鳞次栉比的大楼里仍流传各式灵异传说。

比如 ——

空置许久的房间,进屋前要先敲门。

乔迁入住前,要先烧香送走鬼神。

这些市井气息,***同构成了香港特有的鬼怪文化。

但,随着新一代的成长,现代化的生活已经 太过干净

干净到容不下牛鬼蛇神,干净到透明、抽离。

城市的霓虹灯依旧光怪陆离,却没有了敬畏

这想必也是僵尸片没落的重要原因

但鱼叔觉得,归根结底还是 质量下滑

1985年,《僵尸先生》大爆。

在之后短短五年间,港台两地就拍摄超过了 100部僵尸片

最热闹时,17部僵尸电影同期赶拍。

「荒郊野岭的片场,无数大小僵尸蹦来跳去」

但,拍的人很多,却没几个能做到林正英的用心。

为了赚钱, 场景粗制滥造,剧本敷衍刻意

情怀变成了生意,观众很难再买账。

其实早在1989年,香港传统的茅山僵尸片就有了烂大街的趋势。

林正英也曾 积极求变

香港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集中地,林正英也尝试从西方元素中获取灵感。

《一眉道人》中,他将西方吸血鬼和东方僵尸融合在一起。

道长与基督徒***处同一时空。

二者鸡同鸭讲,碰撞出无数笑点。

传统的茅山术与西方僵尸的缠斗,也让人耳目一新。

《一眉道人》最终又成功斩获千万票房。

林正英的不拘一格,为江河日下的僵尸片注入了最后的活力。

可惜,英叔之后,再无创新。

只剩下跟风模仿。

直至榨干观众最后的热情

更让人惋惜的,是 资本退场后的满地狼藉

中国志怪文化有着上千年的 历史 ,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的幽灵、妖怪的原型,大多都是出自于中国的古典文化。

日本专门成立了鬼怪研究、妖怪学等,他们还有专门的妖怪文学创作,作品的内容大胆且多样。

反观国内,有的只是翻来覆去的炒冷饭,缺乏创新。

回想起来,香港僵尸片上一次重回大众视野,还是2013年。

由麦浚龙导演,钱小豪、陈友主演的《僵尸》。

片中,钱小豪饰演一位过气的僵尸片演员。

他的身影,曾经出现在无数经典僵尸片中。

如今,他的师父(林正英)和师弟(许冠英)都已经去世多年。

郁郁不得志,一度想要上吊自杀。

这是 源自现实的无奈

而救下钱小豪的,是一位道长 (陈友饰) 。

随着茅山道术的没落,他家中的八卦钟、咒符都无用武之地。

但明知无用,他仍摆在家中,小心地珍藏。

这是 执念

而随着摇动的镜头,我们也能看到对港片辉煌时代满满的回忆。

导演麦浚龙作为新生代香港人,这是他 生不逢时的叹息

时代的浪潮终将褪去,无可避免。

重返辉煌,也大可不必。

只是,希望在说起时,能在记忆中为它留一个美好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