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放飞希望和梦想的风筝?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北方叫做“纸鸢”,南方则称“鹞子”,是由于风筝像鹞鹰那样展开翅膀在天空盘旋,因此得名。风筝最早起源于中国。关于风筝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发明的。墨翟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传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二是由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发明的。据说鲁班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发,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俗称“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加以完善,在纸鸢头上装了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所以取名“风筝"。
风筝发明后,很快被用于传递消息等军事需要。到了唐代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作用开始由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造纸业的进步,风筝由丝绢改为纸糊,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多样起来。到了宋代,放风筝已成为城乡居民流行的娱乐活动,不仅市井小儿、布衣平民喜爱,甚至帝王将相、王公贵胄也乐此不疲。及至明、清两代,放风筝则达到了鼎盛时期。那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特别风雅的活动。清代曹雪芹曾是制作风筝的高手。他撰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集中国古代风筝扎、糊、绘、放四艺之大成,对南北各地风筝绘以彩图,并配有歌谣。曹氏这部著作成为京津地区制作风筝的指导,对风筝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风筝的发展阶段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风筝工艺结合起来,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展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山东潍坊是风筝发明人之一墨翟的故乡,是我国有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盛行,风筝艺术也达到鼎盛阶段。郑板桥有诗日:“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清末,潍坊已形成了特定的风筝市场,全国很多地方的商贾都来采购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同时还出现了一大批技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著名。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成的。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型、色彩也不尽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丰富、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等。可谓是千变万化,奇巧百出。
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之外,还有多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做得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行,各持兵刃,随风舞动。这时你也许会隐约地感到有战鼓催动,仿佛它们正要出发,去攻打敌军……
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指定举办地。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花样不断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称。
吉祥寓意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的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主题,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达方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的良好祝愿。它因物喻义,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此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鲜明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双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形,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多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种类。
求福
人们对幸福有***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形象欠佳,但人们通过充分美化,还是把它当做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翅膀上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其他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等。与“鱼"和“如意”相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长寿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非常多: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享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和色彩缤纷的绶带鸟,还有食之能够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
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有三百多种写法,变化极为丰富。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与风筝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喜庆
表现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嚣”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嚣”字风筝等,与此相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图案颇有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图案,如“百鸟朝凤”。
寓人间美满婚姻、夫妇和谐的有鸳鸯图案风筝等。
吉祥
龙、凤、麒麟是人们幻想中的瑞禽祥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龙的话题,中国是个崇尚龙的国家,龙在我国有着特别的含义,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以瑞禽祥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
风筝分类
风筝发展到现在,种类日渐增多,花样不断翻新,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彩绘图案纹样,成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部分。由外形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动物,如雄鹰、凤凰、海燕、蝴蝶、蜻蜓、蝙蝠等;人物,多为神话传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白娘子、天女散花、孙悟空、钟馗、七品芝麻官、胖娃娃等;物品,如宫灯、花瓶、花篮、蔬菜瓜果、日月星辰等。
从结构上看,风筝可分平面、浮雕、立体三种。平面风筝用料较少,制作简便,容易普及。如:八卦、七屋、船、鱼等均属此类。浮雕凤筝制作精良,还可折叠、拆卸,多为飞禽类,如雄鹰、蝴蝶等。立体风筝制作相对复杂,分筒式和串式两种:筒式如宫灯、花瓶等;串式如“龙头娱蚣”,由立体头部和上百个腰节连接而成,长达数百米,腾空飞起,甚为壮观。
制作方法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