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郏县临沣寨
民居建筑·郏县临沣寨
临沣寨位于郏县堂街镇朱洼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沣寨地处平原地带,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汇入北汝河。整个寨墙及建筑用一种红色条石砌筑,当地人又称之为“红石寨”“红石古寨”。临沣寨始建于明末,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盐运司知事朱紫峰告老还乡,在朱家洼营造私宅,称为“朱镇府”,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被誉为“汝河南岸第一府”。咸丰元年(1851),朱家洼在朱紫峰等富商巨贾的带领下,以当地紫云山的红石为主要材料修筑了红石寨墙,至此临沣寨初具规模,后于同治元年(1862)重修。
临沣寨占地约7h㎡。寨内有东、西主干道两条,将寨分为南部、中部、北部三部分。古建筑主要集中在村子的中部,保存较完整的院落有四处,分别为朱紫贵、朱镇南、朱紫峰和张氏创建。有明代民居一座,清代建筑百余座,这些古建筑除少部分被后人拆除或翻新外,大部分较好地保存了创建时的原貌。临沣寨村落布局比较完整,朱氏祠堂、关帝庙等建筑群遗址均存。
临沣寨平面呈椭圆形,寨墙为清一色红石砌筑,周长1100m,高6.6m,上有哨楼5个,城垛800个。由临沣寨通往村外的寨门是按八卦方位的乾、坤、巽三方分别开的,西寨门取名“临沣”,东寨门取名“溥滨”,意为此寨濒临沣溪、利溥两水。南寨门取名“来曛”,取自《诗经》“曛风南来”一句。三个寨门均装有两扇10cm厚且用铁皮镶裹的榆木大门,临沣门上的铁皮面鎏金“同治元年”和“岁在壬戌”的题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寨外是长达1500m的护寨河,河宽12m,深3m。临沣寨南门一侧,沣溪汇入护寨河,河内常年清水长流,水草茂盛。河外是千亩芦苇,百亩翠竹,与红石寨墙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画。
清道光年间,朱氏三兄弟家道隆昌,成为一方望族。老大朱紫贵于道光十五年(1835)建相邻的三进四合院两处,占地面积1362㎡。老二朱镇南于道光十一年在寨子的东部建三进四合院宅第一处,占地面积1762㎡。老三朱紫峰于道光二十九年建相邻的五进四合院两处,占地面积2516㎡。朱紫贵与朱紫峰的宅院皆坐北朝南,院落也相邻,总体布局大同小异,由倒座、厢房和上房围合而成。宅院门都临南大街。朱镇南宅的建筑布局与其兄弟宅第格局相同,只是宅院坐南朝北,门临北大街。这些宅院都是朱氏家族日常居住区。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就地取材,以红石为基础,青砖垒砌,并饰以各类木雕、砖雕和石雕图案,将石头与砖木建筑完美结合为一体。在朱紫峰宅院的东邻,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晚明建筑,是该组四合院第一进院的正房,墙体通身用红石条筑砌而成,坚固异常。
临沣寨民居建筑从明至清,在时代上没有缺环。它们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村落中,在国内实属罕见。2005年年底,临沣寨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砖雕(王歌莺提供)
朱紫峰宅(王歌莺提供)
总平面图(文宣提供)
民居(其一)(王歌莺提供)
民居(其二)(王歌莺提供)
寨内朱家旧宅(王歌莺提供)
寨墙与护城河(王歌莺提供)
寨门(王歌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