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立来历不明的曹芳也不传位给弟弟,魏明帝是怎么想的?
曹魏失去政权让人错愕,因为曹魏本身并没有失德,实力仍然强大,却亡于一场并不针对曹魏自己的政变。莫名其妙的落入司马家的手中。这里有很多的解读,其中曹爽执政的失败及豪强的反扑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因素。
小编认为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因素就是:对皇室血统的质疑。这也是非常重要而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原因。有的人八卦的说魏明帝本人的血统也存疑,据说是袁绍的孙子,袁熙的儿子。持这种说法的人根据两个理由,一则曹叡之母甄氏原本就是袁熙的妻子,结果因兵败被曹丕抢走了;二则曹叡出生时间的记载很成问题,曹丕被论证成了喜当爹。更是有人言之凿凿说曹丕同志自己也知道这个儿子很成问题,所以一直不喜欢他,最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立他。对这种说法,小编只能一笑置之。只能说,曹丕作为一个还算不错的皇帝,他怎么会被这些问题困扰呢?
小编认为真正让人们对皇室血统质疑的是曹芳。魏明帝生育过几个儿子,但是无一例外的全部夭折了。说起来他也是苦命的天子,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子。为了以防万一,他养育了两个宗室的孩子在宫中,一个后来被封为齐王,即曹芳,另一个后来被封为秦王。但是这两个孩子的来历到底怎么样?没有人知道。魏明帝临终的时候,立了曹芳为帝,而秦王比曹芳还大了一岁,为什么没有立?又是一个疑问。
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没有儿子,可以传位给弟弟,再不行传位给侄子也行。
其实魏明帝是有亲弟弟的,他的弟弟叫曹霖。曹丕的儿子也有好几个,但是大多夭折,存活到成年的就他们兄弟俩。据史书记载,魏明帝对这个弟弟还不错。但是这个弟弟却非常粗暴,魏明帝当然不会想到让他当皇帝。曹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曹启,继承了他的王位,一个是曹髦,曹芳被废后,他做上了皇帝。兜兜转转还是传位给了侄子,为什么魏明帝不直接立侄子呢?
首先从魏明帝本人看,他自认为自己有很大功绩。一般庙号要在皇帝死后,由继任皇帝会同宗室及大臣***同确定,但是魏明帝自己为自己确定了庙号为“烈祖”,这是一个人人都不敢笑话的笑话。自以为很厉害,皇位却传不下去,他自己心里不甘。而且魏明帝还曾经下诏禁止小宗入承大统的追认自己的父母为帝后,说明他还是很害怕皇位转移后,别人不记的他。
其次从曹霖看,很可能他的儿子还没有出生。史书上记载了曹髦什么时候出生,曹启却不见记载。是不是存在这种情况,曹霖的两个儿子在魏明帝有生之年都还没有出世。
综合这两个因素,魏明帝传位给宗族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关键的是,他一直没有给齐王和秦王皇子的身份,这就会让血统质疑兴起。如果曹芳有皇子的身份,曹爽会一直不归政吗?如果曹芳有皇子的身份,他失去政权会这么容易吗?反正一切成了疑问。从侧面说明,对他血统的质疑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就发生了大臣们争权夺利,对他选择性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