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震里馵足和作足(五)

震于马也,我之前写过善嘶鸣和白额头的马,“善鸣"是因为心有情绪要发泄出来,嘶鸣是一种好方式,小婴儿渴了饿了也会哭喊。“的颡”是白额头一直到嘴唇的一种马,刘备马跃檀溪骑的的颅就是"的颡",的颡这种马是好马只是有强烈的个人,它们会择栖良木而息,所以有人说它妨主。

震为雷,鼓之以雷鸣,润之以风雨。一阳来复,只有震的雷霆之势的力量,才能在重重重阴之下做到阴极生阳。屯之艰辛,也只有震的奋力一搏之下才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坤卦上六爻词,在看看说卦震为龙,为玄黄,为决躁。决然躁动,躁从足也。为馵足,为作足都想震马的足。

为作足:

《说文》:“作,起也”。“作足”分前腿起还是后腿起或者同一侧前后两腿起。前两腿起有几种情形,一是雄马间争夺配偶,撕咬打架时前腿高高抬起来踢对方。马失前蹄时奋力脱险会两前蹄发力,象刘备檀溪脱险那样。还有当骑手猛然拉紧马缰绳,马反应会前蹄高高的抬起来,像油画里玩了索的拿破仑一样。

马能用同一侧前后两腿起,我想那经过训练人为促使马做到的,马术表演盛装舞步可见到,而平常马儿不会那样不正常的。至于两后腿猛的抬起来那叫尥蹶子 。

为馵足:

中国字是象形字,可以看看这几个字“?”,“馵”,“馽”……它们的***同特点都在马腿上打主意。

馵zhù,《说文》马後左足白也。尔雅·?畜左白馵。诗·秦风驾我骐馵。

玉篇马悬足也。易·说卦传震为馵足。陆佃云馵足盖取其躁,故二绊其足,言制之而动。这是一堆古文的解释。

这字更倾向“陆佃云馵足盖取其躁,故二绊其足,言制之而动”。这里是说在马的两条腿上绑上绳子,这样马就不能奔跑了,只有不能动或者小步走动了,这种限制马的活动范围的方式,我是亲眼看着过的。

“《说文》马後左足白也”。这里的马为什么是白色的足,我没有想明白。但为什么是左后足,我可以试着解释。易经先天八卦图比喻成一匹马,乾是马头,坤是马尾,震自然是左后足了。

这些字解释我更喜欢“诗·秦风驾我骐馵”。骐通“麒”,“廾”,gǒng,竦手也。竦,敬也。再用易经先天八卦图来比喻成一匹马,乾是马头,坤是马尾,震自然是左后足,离坎就是一对翅膀。如是这样应了“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物竞天择,马径人择。从诗·秦风中“驾我骐馵”看的出来,先秦时这样刚强俊烈的马还是有的。后来有了伯乐,马还是马,只是马的性格变化。我想人亦之。这样庄子就来凑热闹了。

《庄子·外篇·马蹄》解释为:

马,蹄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台正殿,对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等到世上出了伯乐,说:“我善于管理马。”于是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这样一来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死过半数了。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能够给你带来些许快乐,或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哦,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赞赞赞赞美之词,哈!那会激励我今后写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