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在泰国支教的那段日子
2007年5月19日,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研究生许培栓和30名大学生志愿者前往泰国,这些志愿者全部都是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各学科的优秀学生。
初到泰国的那几天,大家都感觉很不习惯,因为泰国的气温比海南岛还要高很多。
一段时日后,经过简单的泰语培训,他们就被分别派到泰国各个地方开始教授汉语。队长许培栓一个人留在曼谷,在一所称作越素提(中文含义为纯洁)的寺院学校任教。许培栓告诉记者,泰国人都热情好客,刚到学校还没坐一会,就有一位泰国老师邀请许培栓去他家里住,因为泰国的学校基本上都没有宿舍。正愁着找不到住宿之处的许培栓见到他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加手势比划了老半天后,终于才明白他的家距学校很近,而且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十分真诚地邀请许培栓前往他家落脚,许培栓被那位泰国老师的热情深深感动。
没来泰国之前,这3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以为泰国的消费很高。其实,泰国的消费与国内相差无几,与海口的消费差不多。当地的大型超市里,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在泰国还可以收看中国的电视节目,有七家华文报纸在泰国发行,网络也很发达,所以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国内的动态。
佛教为泰国人塑造了道德标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让、安宁和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范。这点他深有体会,他的泰国同事待人都十分友善,为人处世尤其讲究礼节,甚至学生们每次从老师面前走过都是很谦恭的弯腰示意。
有次一个住在加拉信的女生志愿者打电话告诉他,她在泰国逛街差点给车撞了,结果司机很友好的下车察看她有没有受伤,还一个劲的道歉。后来才知道泰国的车辆都是靠左行驶,原来是她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要是在国内早就被司机骂得狗血淋头了。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许培栓也要结束志愿活动回国,学校领导希望他能留下继续教授汉语,他的许多朋友也都执意挽留,但许培栓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他说他打算回到海口后继续进修硕士学位,同时也想为海南作出一点贡献。
◆本报记者 闵旭峰 实习生 赵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