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为什么没归中国*知乎

不丹在古代属于尼泊尔一部分,而尼泊尔在古代曾是中国的属地,前期是吐蕃的直属地,后期脱离了吐蕃成为了唐朝的直属地,最后在安史之乱后脱离了中国,其实唐朝在尼泊尔控制了大半个世纪。

说尼泊尔就要说到佛教,佛教创始人瞿昙义成(今译释迦牟尼)就是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所以佛教起源地也就是在尼泊尔。而佛教在我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迦毗罗卫国在古代属于北天竺地区并不属于一个统一的天竺国,尤其在唐代以前。

佛驮跋陀罗,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他是南北朝时的高僧、佛经翻译家,汉译名“觉贤”。他所译的《华严经》对中国佛教的影响甚大,《高僧传》一书有其传。中国高僧法显西行取经,曾到过迦毗罗卫国,回国后和佛驮跋陀罗一起翻译了他带回的大量佛经。

尼泊尔在唐代称尼婆罗。尼婆罗初期与吐蕃政权关系密切,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就娶了尼婆罗的尺尊公主,尼婆罗的著名学者西拉曼鸠也曾访问过吐蕃。尼婆罗、吐蕃之间还有国际通道——“吐蕃尼婆罗道”。

后来尼泊尔和吐蕃隶属关系发生转变,是在唐朝高僧玄奘曾于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到达尼泊尔,并参谒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迦毗罗卫国、访问了加德满都以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尼婆罗为了脱离吐蕃遣使来唐入朝,带来了波棱(菠菜)、浑提葱和酢菜。

此时正是7世纪初,尼泊尔李查维王朝国王希瓦·德瓦(588~606在位)逝世后,他的女婿、首相阿穆苏·瓦尔马(606~640在位)继承王位,但后来为对抗吐蕃而与大唐交好。阿穆苏·瓦尔马治国有方,精明强干,在他统治下,李查维王朝臻于极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相当发展。关于当时尼泊尔的情况,《大唐西域记》中有详细记载。阿穆苏·瓦尔马是印度教徒,但也赞同佛教,酷爱艺术,曾建造著名的凯拉斯库特宫。这是一座七层高的建筑,设计精巧,造型优美,规模巨大,其最上层是可容纳万人的大厅。这说明尼泊尔的建筑工艺在当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约在639年,吐蕃欲吞并尼泊尔时阿穆苏·瓦尔马将女儿布丽库蒂(即赤尊公主)嫁给中国西藏的松赞干布,而唐朝为了包围吐蕃几乎在同时中国文成公主也开始下嫁吐蕃。643年,阿穆苏·瓦尔马的后继者纳伦德拉·德瓦在唐太宗李世民支持下即位成为国王后就向唐王要归属册封,不久后中国唐朝的使者王玄策等带来了册封回问了尼泊尔。早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五国就送使节来唐请入朝归属,所以643年唐朝派李义表前去册封入朝事宜,而副使者王玄策则册封北天竺国家的尼泊尔王为泥州郡王,至于南天竺则大都是一遍混乱的小国暂时没资格得到大唐的入朝册封。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朝派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册封天竺番属(印度),除北天竺外的四大天竺国王(尼泊尔已经是唐朝的直属泥州)多派使者带着财物来,准备与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贡。恰逢里面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部分人欲起兵反叛大唐与王室对抗,于是国中大乱,最后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于是发动所有军队以拒王玄策的唐王御旨。前期派2000人在路上伏击王玄策等人, 跟随王玄策的30骑兵与敌人伏兵交战,几名大唐使节战死,其余人包括王玄策在内都被俘虏,被关进了大牢,后王玄策在前国王妹妹的帮助下逃出了大牢。王玄策逃离,到达吐蕃。王玄策发唐王檄文征召地方军队,得到吐蕃1200西海郡王兵、泥婆罗(今尼泊尔) 7000泥州郡王骑兵。 阿尔裘那调集了七万战象部队迎战,但被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率吐蕃、泥州二郡王的军队打得大败而溃,公元648年大唐军队一直进攻到中天竺的茶镈和罗城下,作战三天,攻破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级,敌人被溺死的约1万人。阿罗那顺逃走,收拢散兵再次交战,蒋师仁擒获阿罗那顺,俘斩敌人数以千计。余众跟随国王的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蒋师仁击败他们,俘获其妃、王子,又俘虏男女一万两千人,各种牲畜三万,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还送来了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送上地图,请求得到老子像。天竺震惊、害怕。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获的阿罗那顺及王妃、子等,俘虏的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送到长安献俘。唐史载此战过后大唐***收获天竺50余国户属的登记造册,唐太宗册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到了公元723年,泥州人古纳·卡马·德瓦得到唐明皇李隆基的支持,在泥州建立坎堤普尔(即今加德满都),一直到756年开始脱离中国的有效控制。可以说尼泊尔在唐朝很长时间内都得到了有效管理,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前,尽管唐朝当初是为了包围吐蕃而培植尼泊尔,但就唐代来说佛陀释迦牟尼在那时还真是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