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一直受到刘邦的猜忌?

韩信自从在刘邦阵营大显身手以后,就开始受到刘邦的猜忌和焦虑,无非就是韩信的才能确实强悍得出乎刘邦的意料。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刘邦感觉他并不能完全掌控韩信的内心。这种难以使唤部下的感觉,让心气颇高的刘邦睡不着觉。

韩信在军事上的大才,曾让刘邦欣喜若狂

在韩信加入刘邦阵营之前,刘邦的日子是挺不好过的。不好过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在正面战场上,他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甚至玩阴谋诡计,他也不如范增的脑袋好使。和项羽打了几场过后,不仅丢城失地,反而把自己的老父亲和妻子吕雉都丢给了项羽。这是一件让他很没有面子,又不得不接受的事情。

好在有贵人相助,在萧何的多番拉拢之下,韩信还是加入了刘邦阵营。刘邦在起初给予了他最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兵马交给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项羽在韩信的统筹安排之下,地盘被打得越来越小,攻击能力也越来越弱。但是崛起于微末的刘邦,也心中生出了一些忧虑。

韩信在平赵地期间,刘邦觉得他学会了坐地起价

韩信为刘邦东征西讨,不断攻击当初项羽分封在原六国之地的王。好在韩信用兵如神,汉军一路顺风顺水,处于北方的区域基本上都被韩信拿下。但是此时项羽出兵攻击刘邦,刘邦不敌一路溃逃丢城失地。急切之间刘邦向韩信发出了求援令,务必让他尽快带兵赶来救急!

当时韩信刚刚平定赵地,为了稳定当地的军心和民心,他提出将张耳为赵王,刘邦原则上同意了他的这一做法。虽然对于韩信而言,这是一个相对于正确的政治选择。但是在刘邦看来,这就是一次很典型的坐地起价。刘邦初次遇到这种事,是非常生气的。他就带着几个人直奔韩信军中,直接夺了韩信的兵权,并开始按自己的意愿整顿军队,只是为了发泄自己作为汉王的威望和气愤。

韩信在这件事情过后,却没有反省,再后来领兵平灭齐国之后,再次提出为了管理齐地而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的想法。此时项羽的实力仍然非常强劲,大敌当前再提这样的要求,一般人确实忍不了。刘邦也是经过机灵鬼谋臣陈平的劝说和自己的仔细思量,才不得不委曲求全答应了韩信的这个要求。但是韩信会坐地起价的这个印象,已经深深刻入的刘邦以及他妻子吕雉的脑中,并为后来韩信死于吕雉之手埋下了伏笔。

韩信被夺兵权后,仍然弄一些危险的行兵列阵之事

经过几年的漫长准备和军事行动,项羽的军队终于被汉军包围,经过最后的垂死挣扎,项羽最后不得不于乌江之畔自刎而亡。他的死亡也宣告着楚汉战争的结果已经注定。那么此时,汉朝军事才能最为出众的韩信,就肯定要被打入凡尘之间。

在项羽死后,刘邦第一时间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并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但是韩信在治理楚地的时候,行事过于高调。每次出巡,皆以行兵列阵之事为排场。以韩信这种本就受猜忌的身份,加上分封在项羽的故地,却仍然玩弄这种兵家之事。

而且韩信在此时接受了项羽的降将钟离昧,好巧不巧的是,刘邦又特别讨厌这个人。韩信这个样子就不是刘邦能够继续容忍下去的了,此时天下已定,汉王有相对足够的权威,可以制裁各地异性王。

以消极态度对抗刘邦的任何处置

韩信也因此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并被召回了长安城。这事情让曾经心怀封侯拜相之志的韩信心灰意冷,所以整个人相当消沉,很多事情不愿再过参与。在长安城,他深居简出不再过问政事。他这个样子,刘邦是很不高兴的,但刘邦具有基本的容人之量,韩信毕竟有大功,所以他此时还算安全。

但是陈豨叛乱,刘邦邀请他一起随军出征,重现当日的兄弟之情,韩信却直接拒绝。韩信在刘邦率军出征以后,却有点幸灾乐祸,甚至在暗中支持。而这件事又好巧不巧被吕后得知,吕后是不会顾及韩信和刘邦的战友之情的。所以就自作主张,帮助还刘邦处理了这个麻烦。

结语:功高盖主会出现在每一位开国功臣的身上,韩信作为汉初三杰,出现这种问题是没有悬念的。他和刘邦是没有什么不死不休的矛盾的,但是却因为他那绝世军事才能相比相对低下的情商,却没有处理好这君臣关系。

在本质上而言,还算念旧情的刘邦只是猜忌而已,并没有对韩信动很强烈的杀心。但是韩信那糟糕的处事风格,却把自己一步步送上了死路。他死前大呼没有听取别人的话反叛刘邦,何尝不是对他自己性格缺陷的最大嘲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