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三国演义》(100-101回)
#三国演义#
D51、52
人事变化:
曹真被劫寨后,气成疾病,卧床不起。记得九十八回曹真就被气病一次,九十九回刚痊愈,这次再被气的生病,诸葛亮一封信,“曹真看毕,恨气填胸,至晚死于军中”。
诸葛亮“叱武士推出陈式斩之”。
故事发展:
司马懿和曹真的主动出击,诸葛亮应战, 暂且算为第四次北伐 。(诸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此次不是诸葛亮主动出击,因此不能算做一次北伐。我认为战场都到祁山了,应该算为北伐。)
这次北伐暴露出很多问题。
先是在安排两路军马,一路出箕谷,一路出斜谷,俱会于祁山。魏延和陈式对诸葛亮的吩咐已是阳奉阴违,并且当着邓芝的面对诸葛亮加以嘲讽,“邓芝再三阻当,式再三不听”,最终“陈、魏二人方信孔明先见如神,懊悔不及”。诸葛亮对此的态度是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并安排邓芝去抚慰陈式,但秋后算账的时候处理结果却是——“叱武士推出陈式斩之”;“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
在诸葛亮得胜之时,军粮来了,但因送粮官苟安好酒,违限十日。诸葛亮大怒,要斩杀苟安,但又听了杨仪的劝,杖八十放了。结果呢?苟安投了司马懿,司马懿使计让苟安散布谣言,小刘老板听从宦官之言,下诏唤回了诸葛亮。这个场景太熟悉了,前期有董国舅,后有张飞,现在又来个诸葛亮。这是从头至尾告诉大家做人不要心慈手软吗?
第四次北伐,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后。
八卦:
诸葛亮在本回开头就言明了“只取祁山”的原因——“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吾故欲先取此,得地利也”!
人事变化:
剑阁木门道,两下埋伏。张郃并百余个部将,皆被射死于木门道中。
故事发展:
第五次北伐。
先说第四次诸葛亮正要趁胜追击时收到小刘老板的召唤,当时诸葛的心态是“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但最终诸葛亮还是选择了让年幼后主安心的路,回来了。小刘老板的态度是“无言以对”,“默然无语”,最终“茅塞方开,悔之不及”。于是诸葛亮立马准备第五次北伐。
这一次,杨仪谏言“分兵两班,以三个月为期,循环相转”,为的是“兵力不乏”。诸葛亮欣然同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上来就先说粮。运粮还是李严的事情,第四次是因为运粮官苟安出问题,这次是“屡遣人催并李严运米应付,却只是不到”。也正因此,地里长的现成的,就成了香饽饽。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想要。
诸葛亮神出鬼没之计,先是让司马懿以为是“缩地”之术,后吓得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多少蜀兵,十分惊惧,急急引兵奔入上邽,闭门不出”。诸葛亮将陇上小麦割尽。
又是正在向前冲的时候,拔气门芯的人行动了。李严来信说东吴要入寇,丞相要早做良图。诸葛亮一听这打道回府。迎接他的却是小刘老板问班师之故。这可把诸葛亮气坏了,原来这边给诸葛亮写密信,那边又给小刘老板说“已办备军粮”。诸葛亮生气在于李严的“为一己之故,废国家大事”。不知道李严干这事之前有没有动过脑子,想没想过拆穿的后果。诸葛亮要杀他小刘老板要杀他,还好他是托孤之臣,免死,但被谪为庶人。他的儿子李丰接班,继续积草屯粮。
三年后,第六次北伐要开启了。
八卦:
循环相转的兵力,诸葛亮认为“用兵命将,以信为本”,在危难之际仍为军士考虑,众将士报之以桃,大杀魏兵。
阿淼写于2021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