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至”、“河出图”是什么时代?与教育有关吗?

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据传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曾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预示着时代的兴盛、事业的成功。河不出图:据记载,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过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这就是后来伏羲氏画八卦时所根据的“河图”,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面世。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辛苦奔波了一生,晚年回到鲁国,看到理想的实现似乎已经化为泡影,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据《周易?说卦》上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对于圣世的期许是用“凤鸟”、“河图”等符号的出现来表征的。孔子的感叹,一方面说明他对太平盛世、理想 社会 的渴望,以及对于这种渴望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哀叹;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时局的深刻见解,孔子通过观察当时 社会 的现象,深切地觉察到,要出现太平盛世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想到,孔子一语中的,他去世后几百年,仍然是战乱频仍、干戈不息,天下一片混乱,直到秦灭六国,才出现天下一统的局面。“吾已矣夫”,表达了孔子对当时 社会 深深的失望。

透过孔子的感叹,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教育家的孔子那种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似乎与政治没有太大联系,但在国家危难之时,教师既要关心国家大事,又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政治立场,不可能只顾埋头教书,不问政治,否则就会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陷入迷茫。生当乱世的孔子,一生抱定自己的德政的理想,虽到晚年明知道这一目标不能实现,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为时代培养人才,并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学生身上,这是一个真正教育家的情怀。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谢谢题主。我来试着回答。

其一,“凤鸟至”、“河出图”是什么时代?

《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出龙马,马背有图符,称龙图,即“河图”,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之源。

伏羲为中国上古三皇之一,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伏羲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即距今约5000左右。

其二,“凤鸟至”、“河出图”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教育无关

凤鸟指凤凰,上古时代传说的神鸟,是吉祥如意、繁荣昌达的象征,也象征着着时代的繁荣兴盛。《论语?子罕》云:“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出自。大意是凤鸟不来,黄河中不出卦图,我这一辈子就什么都没有了。《皇帝录》载:“黄帝坐于元扈之阁,凤衔图至。”元扈即元扈山,是仓颉造字的传说地,说文字就是这个“凤”衔来的。

“河图”“洛书”一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滥觞,亦即“河洛文化”。河,黄河;洛,洛河。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源镇,流经近800公里于河南省巩义市汇入黄河。

《易·系辞上》所载“河出图,洛出书”,“洛出书”,即传说夏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河,龟背上有裂纹,形如文字,大禹便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

在《汉书·翟义传》中,是这样来记载河图洛书的:“河图雒书远自昆仑,出於 重壄 ……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

河图洛书是中国个阴阳五行术数的源头。由河图而衍生的《周易》、由洛书而衍生的《洪范》两书,神秘、神奇、博大精深,直到现在人们都在解读其奥秘,它们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独有的、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还是在数学、美学、文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更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力,是无可辩驳的中国文化的渊源,其功大焉,独一无二。

因此,河图洛书与中国文化有关,与教育无关。

再次感谢。

“凤鸟至”,“河图出”是说明时代?与教育有关吗?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森屿屿,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问题我认为提问者是想问“凤鸟至”,“河图出”这句话最早出自何处。

“凤鸟至”,“河图出”的出处

凤鸟是中国传说的神鸟,也被称作凤皇。凤凰最在是在孔子时期的《尚书·益稷》中:“《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凤鸟在战国时期现在《山海经》南次三经:“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按此记载,我们可以把五采鸟都可认为是凤凰属之鸟)其次在《山海经·海内西经》中也有记载:“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另外,在《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上述文献中记载的皆为凤鸟的早期出处。

河图最早是出自先秦文献中的神话传说“河图洛书”。而河图洛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被国人认为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称其为“宇宙魔方”,也被人们认为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的起源。其中河图本意是指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河图中的河实质“星河”也即为银河,宇宙等。这也足以说明河图其寓意极多极广,炫妙无穷,深奥无尽。而洛书主要指天地空间变化的脉络图案。

河图洛书相传最早收录于《尚书》中,随后在《易传》中,以及诸子百家也多有论述,但实际考证却很难找出具体时间。

由此我们可知,凤鸟与河图在夏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且二者所代表的意向皆为祥瑞的征兆,

考究其出处,我们不难发现孔子说的“凤鸟至”,“河图出”其实是与教育无关的

而“凤鸟至”,“河图出”二者一起出现则是因孔子在其《论语·子罕》中提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孔子的话大意为:凤凰不出现,黄河中也未曾出现八卦图,我已经没有希望了。

根据语义理解,孔夫子说的凤鸟即凤凰,帝舜时和周文王时都出现过,凤凰预示时代的兴盛和事业的成功。河图据传为伏羲氏时期曾在黄河中出现的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后被伏羲氏画八卦时用的即为此图,在古代这也被隐喻为圣明君主出现的征兆。由此我们可知,孔子的这句话是在感叹政治,尽管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但此言论与教育并无关联,是孔子对时局的失望亦是对自己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慨叹。

这也说出孔子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道心却未完成的无力感,让人不禁感叹孔子的圣人之仁,一生都在周游列国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未果才投身教育。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翻阅了很多古籍资料,究竟"凤鸟至"、"河出图"产生于什么时代?但遗憾的是,目前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记载,只是停留在许多的猜测阶段。

"河图" 、"洛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巜尚书.顾命》。日:"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又见于《论语.子罕》、《管子.小匡》、《墨子.非攻》 、《礼记.礼运》以及《周易.系辞传》等先秦古籍中。

从这些典藉的记载中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无论什么时代,只要"凤鸟至"、"河出图"便会有一位圣人出现。

比如伏羲、黄帝、帝尧、大禹、文王等时代都曾出现"凤鸟"、"河图",而这几位都是 历史 上的圣人。他们的出现预示着一种天命,总会在他们那个时代出现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祥瑞景象。

而在《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说这话的时候正处乱世,他急切的希望能出现一位圣人以安定天下大乱,能有一个太平盛世。这也反映了孔子作为一代教育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所以从这些 历史 典藉中我们也可以推断:"凤鸟至"、"河出图"代表的是一种天命,或者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对国家来说是一种祥瑞、太平和安定。至于和教育方面好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教育工作者具有孔子先生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却是要提倡的。

《尚书?顾命》篇中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凤鸟至,河出图,古人谓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凤鸟: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的象征。传说舜帝时和周文王时都曾出现,出现就是表示天下太平,预示着时代的兴盛、事业的成功。

河图:传说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就是后来伏羲氏画八卦时所根据的河图。黄河就出现图画,是圣明君王出现的一种征兆。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图象,象征意义同河图。传说后来大禹治水,河伯献河图,宓妃献洛书,使得大禹终于战胜了洪水。

孔子发出“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千古慨叹。

他是将凤鸟与河图的再现看做是圣王出现的象征。然而,孔子的思想主张亦难以实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孔子的这一声感叹,发生在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此时孔子年七十有一,回到鲁国也已经三年了。

这三年,孔子序书传礼记、删诗正乐、作春秋、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等,一心整理文化。

孔子已知其心中王道理想不能实现,故托求在文化教育事业上,接续传统文化,教育弟子,以待后人开创新的局面。

据《左传》记载: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意思是:鲁国西狩于大野时,叔孙氏的驾车人子鉏商捕获到了一只麒麟,由于不识麒麟,居然认为其很不吉利。

《孔子家语》记载说,“折其前左足”,看来是伤害了这只瑞兽,可能还致其死亡。孔子听说后,前去观之,一眼就认出这是麒麟。

麒麟来的不是时候,又凄惨死去。

这使孔子更加哀叹“吾道穷矣”,这一声感叹,正是孔子当时这种心绪之体现。

当时,诸侯争霸,连年征战,致使民不聊生。对于孔子这样一个坚持了一生梦想的垂暮老人的打击是无比残酷的。

终其一生,孔子的思想未能得到当时 社会 统治阶层的采纳,致使孔夫子在感叹和伤痛中逝去。

但后世却沿用其思想长达二千余年,孔夫子知道后,也许会甚感欣慰吧。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

凤鸟至河出,是三皇时代舞钢,一元开起头,不信到舞钢市,你管你满意

此话出自孔子的《论语》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意思是:孔子说:“凤凰鸟不飞出来,黄河里不出现祥瑞图,看来我是没有办法了!”

这话属于个人牢骚,但这也是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发出的感叹。

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据传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曾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预示着时代的兴盛、事业的成功。

河不出图代表“无贤无圣”。

据记载,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过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这就是后来伏羲氏画八卦时所根据的“河图”,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面世。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辛苦奔波了一生,晚年回到鲁国,看到理想的实现似乎已经化为泡影,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周易·说卦》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对于圣世的期许是用“凤鸟”、“河图”等符号的出现来表征的。

孔子的感叹,一方面是对于他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伤心,一方面也说明他对太平盛世、理想 社会 的渴望,以及对于这种渴望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哀叹;最后一方面也表明他对时局的深刻见解,孔子通过观察当时 社会 的现象,深切地觉察到,要出现太平盛世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真的有“圣人”降世。

没想到,孔子一语中的,他去世后几百年,仍然是逞战乱频仍、干戈不息,天下一片混乱,直到秦灭六国;“圣人出”,才出现天下一统的局面。

“吾已矣夫”,表达了孔子对当时 社会 深深的失望。

透过孔子的感叹,可以看到作为教育家的孔子那种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怀。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似乎与政治没有太大联系,但在国家危难之时,教师既要关心国家大事,又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政治立场,不可能只顾埋头教书,不问政治,否则就会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陷入迷茫。生当乱世的孔子,一生抱定自己的德政的理想,虽到晚年明知道这一目标不能实现,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为时代培养人才,并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学生身上,这是一个真正教育家的情怀。

原文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讲的是

舜在世时有凤凰飞到宫廷里,周文王时凤凰在岐山鸣叫,伏羲时龙马背负“河图”从黄河中出现,伏羲根据图上从一至十的数字画出了八卦图。如果国家有圣明的君王,那么天地间就会变得平和安详,所以祥瑞才会像这样响应。春秋时期,没有圣明的君王,孔子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感慨说:“我听说有圣贤君王的朝代,凤凰和河图都会出现,如今凤凰不飞来了,就不是舜和文王那样的时代。黄河中不出现八卦图,就不是伏羲那样的时代。没有圣明的君王,谁会重用我呢?完了,我的抱负不能够实行了啊!”从这可以看出,圣人的进退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春秋时期,有孔子这样的圣人,却没有被重用,这就是周朝衰弱并且难以振作的原因啊!

风乌至,河出图,不仅仅是教育,而是直接与天下国家的命运有关。

风乌,河图,吉祥物。风乌、河图出现,国家兴旺,风乌、河图不出现,天下国家衰亡。如《中庸》所曰;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之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故《论语.子罕篇》孔子很失望,曰;“凤乌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不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的不同:“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论语》里有“风乌”无“洛书”,《史记》里有“洛书”无“凤鸟”。也不知哪一句是孔子曰的真话。

不管孔子怎么曰的,风乌,河图,洛书,都是吉祥物,直接关系到天下国家命运。

凤乌没出现过。河图、洛书,宋代出现了:黄河里跳出一匹背上刻着符的马,河图。洛水里爬出一只壳上刻着符的龟,洛书。道教画的,驱邪镇妖的符箓。

可惜,孔子死的早,没见到宋代的河图洛书,辨别一下真伪。

凤鸟,凤凰。其实与龙一样,子无虚有。不过,凤,鹏,同韵,凤鸟即鹏鸟。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朋通假鹏,说通假悦。朋,不是朋友之朋,而是鹏乌,有鹏鸟从远方飞来,孔子才高兴。古代交通不便,书上也没有孔子在远方结交过什么朋友。

“凤鸟至”,“河出图”是指古代帝舜时和周文王时。该词语原出自《论语?子罕》,原文为: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以矣夫。白话译为:孔子说,’凤凰不飞来了,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隐语是讲,当下缺少象舜、文王这样的圣君明主,我生不逢时,无人赏识,没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