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八卦
引言:现如今,跟朋友相比,有时候敌人显得更加纯粹!
60后结交的朋友,就算有的已经走了,也会经常被挂着嘴边。
70后结交的朋友,虽然各自在天南海北,但偶尔一通电话也会异常的激动。
80后结交的朋友,那些小时候的***同记忆,也能让彼此痛饮三杯。
似乎到了90后和00后,朋友突然成了一种特殊品。
朋友不再是感情的象征,更不能成为两个人之间的纽带。
有些喝过两次酒的人,就能称对方为朋友,朋友似乎遍地都是。
这些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很多人乐此不疲的陶醉于这种虚假的友谊之中。
其实只有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联系,你所谓的个人意义才会存在。
想要获得个人意义,获得存在感,就必须与他人产生联系。
哪怕这种联系是虚假的,因此有些虚假的友谊是有存在的道理的。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联系,有很多都是建立在被隐藏起来的自私动机之上。
但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在这些联系中,往往会包含点滴的真正友谊。
但是这样的友谊,很容易随着我们自私动机的消失而消失。
不过反过来,我们自己也要扪心自问:
我是否完全投入到了朋友的友谊之中,还是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而已。
这个世上流行的不再是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谊,
流行的是尽量逼真和自然的显示出对朋友的重视、努力配合朋友的感情需求。
没有人敢于考验自己的朋友是不是真正的朋友,更多的是没有人愿意去挑破这件事。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真正的朋友该有的样子。
真正的朋友至少要有一个前提:
对朋友的痛苦、不幸,你会抱有一种强烈的、客观的、脱离利害关系的同情和不计回报的帮助。
所以叔本华会说检验一个人是不是你真正的朋友,就要看你不幸的时候,他是什么样子。
在那一刹那,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份真心的、不含杂质的悲哀,那么他一定是你真正的朋友。
很多人的虚情假意,在一刻会被暴露无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有些时候,我们的敌人比虚情假意的朋友更加纯粹!
这是反映人性的典型例子。
有时候我们确实拥有了一两个真正的朋友,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能长期拥有。
有很多因素会让朋友关系变得越来越脆弱。
往往朋友间分隔太远或者长时间不见面,都会有损朋友之间的友情。
而定期聚会的朋友,关系会维持的更加长久。
哪怕有些朋友,你每天都很想念他,但是长时间不见你也就不那么想了。
尽管我们不愿意接受,也必须承认,因为这是惯性的作用。
现如今,很多人宁愿脸上堆着虚伪的假笑,也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
明明面对自己很讨厌的人,自己内心一点都不能接受,但是仍然要虚伪的面对他。
面对这样的人,如果我们的格局没有达到一个包容万物的境界,最好的办法就是正视自己的内心。
远离他,还自己的心灵一片净土。
其实正视自己的内心,并不意味着失去朋友,反而会得到真正的朋友。
叔本华曾经说过:
人们最擅长的就是在人群中自我隐瞒和欺骗。
长期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微笑,久而久之,我们会给自己带上隔绝内心与外界的面具。
这样下去,我们很难拥有真正的朋友。
反而正视自己的内心,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朋友。
正如叔本华所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哪怕不能吸引真正的朋友,还自己的心灵一片净土,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