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文化的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是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是中国黄河中游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于约距今60000年至4800 年。

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20000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遗址、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自近代考古学产生以来约200年时间

自近代考古学产生以来约200年时间,人们一直都没有对以彩陶图案为代表的史前人类刻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当然更谈不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美术史家和传统考古家都从外观感觉或以西方原始文化理论去看待和理解史前人类刻画,故以美术和图腾释之,实际二者都流于形式、表面、感觉、主观臆断,用今人的眼光简单类比而缺乏理性分析。西方原始文化理论来源于对现、当代地球上仍然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的考察,与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各是一回事。三个农业起源中心中国、西亚、美洲,其古代文化都有彩陶和发达的天文历法与之相伴,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更与中国远古文化息息相关。西方人类学家所考察的现、当代仍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除了印第安人外,都没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和起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恰恰是美洲古印第安人,既有发达的农业,又有发达的天文历法及数学知识,其工程建筑、冶炼和社会组织都有较高的成就,可见科学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与农业生产、天文观测分不开的。换一句话说,如果有发达的农业生产,则必然会有天文历法、数学等科学文化的起源,随之便有文明的起源,反之则反。这个规律用之于中国、西亚、埃及、印度以及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无不相符;欧洲则是一个例外,它的科学文化和文明起源受到西亚的影响。故西方原始文化理论不适用于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和史前人类刻画。

人类思想感情、文化文明的传承和表达,其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姿体语言和口语是最早的,刻画图案、符号、记号次之,文字再次之,电讯、光盘、磁盘等再次之。文字只是文化传承方式之一,而且只是全部人类史、文化史发展到某个阶段才产生的,因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没有错讹的古代文献记载,对事物起源、文化起源而言,它也只是一种路标,而不是终决和裁判,它只证明即时而不证明源起或者未来,更何况大量的事物和文化起源可能不被文献、文字记载。故传统的历史学研究和文献考证是有很大局限的。中国文化、文明的起源、脉络和面貌的揭示,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而中国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译,必然有赖于中国史前人类刻画纹饰的科学解读和破译。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两件事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刘尧汉、陈久金、卢央等对彝族十月太阳历的重新发现和研究以及陈久金对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图洛书起源问题的研究,二是庞朴、郑慧生等对远古时代火历的研究。通过对一些典型器物纹饰和遗迹的形态、结构分析并追溯其来源和本义,我们发现并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10000年前——4000年前)器物纹饰就其主体而言,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有效的文化传播、传承系统,其性质和功用类似于文字,而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它们是原始人类的美术作品或图腾。就其内涵表达而言,它主要涉及原始人类有关天象观测、天文历法的知识、观念和信仰,而太极八卦、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所结构的易学基本框架与远古天文历法正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二者合二而一的关系。这种释读大体上印证了伏羲画卦、《连山》易、《归藏》易、河图洛书有关神话传说及古代文献中某些记载的真实性,并与传统考古学研究、易学研究的一些结论相衔接、吻合(参见拙著《伏羲画卦》)。我们认为,沿着这一思路,需要并可以对中国史前器物纹饰(含某些遗迹和器物造型)以及夏商周、秦汉时期的器物纹饰作全面的以及分区分类分时段的和个案的分析研究。亟需投入力量的研究对象和课题,主要是新石器时代以考古学文化、类型、遗址为单位的器物纹饰研究。

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基础研究,已大体上形成了自新石器时代初至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体系,已具备了作器物纹饰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文物考古部门的大部分人力特别是各省市及其以下的部分基本上只能应付由于基建而产生的文物考古发掘、清理和保护,因此研究力量严重不足。除了看得见的遗迹、遗物以外,我们对中国史前文化特别是新石器时代长达六、七千年的精神文化、科学文化的起源、面貌、发展状况所知不多,因此我们呼吁一切有志于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研究的学者,特别是历史学、易学研究者加入考古研究和史前文化研究的队伍;相比之下,易学家们可能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更快地切入以象意、象数、数理为基本思维方式和传承、表达方式的中国古代文化(指其精神文化、科学文化部分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