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类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做?
需要提醒的是,这只是我摆弄胡椒小手枪和土豆泥之余的一点经验。
第一遍读,我是不做读书笔记的,最多是做一些批注,对一些观点、疑问、看法标记一下,方便第二次寻找。第二遍读的时候,才是做笔记的时候。如果是读史料,我会根据我感兴趣的内容针对性阅读,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或者一个时期,或者是一个问题。通常我会列出一个年表,按照时间顺序,把某年某月人、事都填进这个年表里去,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一般这个表填满的时候,所想要了解的内容基本也就大体有个脉络了。然后,回到文本,核对这个年表,检查是否存在疏漏,理解不当之处,最后根据这个年表写点东西,可以是严谨的论证,也可以是一个事件的始末或者一个人的生平,甚至是一个比黑洞还大的脑洞,但必须是不违反年表的前提下。那就举个栗子,比如这两年对晋史感兴趣,把永嘉之乱大概整理了一个年表,把重要事件,或者相关人物的事件都统统填进里面去,需要注意的是,通常要列这么一个年表,并不是一本书可以完成的,耗时耗力也很大,不过等完成的时候,就可以从各个角度解剖这段历史了。读史论,就不太一样。这时候,我会记一下以下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作者的主要论据;作者论证过程和思维脉络;结论的亮点我的看法一般把这些整理下来就是不错的笔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