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莫显己能,背后莫论是非
生活就像是一个大舞台,理论上每个人都可能在舞台上扮演角色,但因为主角只能有一个,其余的只能算作是配角了。那么我们应当如何作出选择呢?其实当我们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做主角时,我们就该考虑是充当生活的匆匆过客,还是暂且充当配角,以发挥自己的在这个舞台上的作用了。其实,当你读懂了生活,弄明白了人生,你就会在登台之前作出正确的选择的。
曾黎曾经说过:“总是把自己当珍珠,就会有时时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当自身实力没有达到条件而又一心想着在人前成功的时候,你若盲目逞强显能,则只会闹出笑话,甚至丑态百出。就像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我们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但一不小心就会把尾巴露了出来。其实正确的应对应该是: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不要急切地争当主角,要甘当配角,则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胸襟与气节,反而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人前莫显己之能,谦虚为人,谦恭做事。“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也可以用于成功的路途中。当然,人前不要张扬,人后更不能说别人的坏话。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习惯,也有许多人喜欢听别人议论他人,其中大多是“非”,也就是说别人的坏话。这种坏话常常是道听途说,或者说这种攻击通常是在与自己的利益无关的前提下说的。那么说这此坏话的人,就会觉得自己不用背负道德意义上的责任,也就由此放任自己。加之旁边再有一些喜欢听的人,所以对自己的这一“恶行”也就不会加以制止。我们常常说到一个词叫做“流言”,也就是说这种在人后说的坏话会像流水一样流动,从这张嘴巴流到那只耳朵,然后再流出那张嘴巴,紧接着再流入另外一只耳朵。这样,流言便产生了;随之,误会也产生了。这就像单位职场中的“八卦”,闺蜜中的“体己语”,朋友中的“小道消息”,会像风一样把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气氛刮得阴风四射、乌烟瘴气。
有人说这种问题是正常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尽相同,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不免会有议论。实则不然,因为相互之间的看法完全可以当面交谈,除非是对别人有意见又不好直说。如果你对他的确有意见,而且有很深的意见,或者你们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在背后谈论他,即使是在他背后,也要从正面来评价他,甚至赞美他。这样做,这些赞美的话一定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去的,所起的效果有时候会比当着他的面赞美他更好。当然,如果你反其道而行,结果会适得其反,你会被流言出卖、被诽语诋毁,时一间长你会人设崩塌、树敌无数,甚至影响到你的生活、社交,圈子里传满了你的恶言、秽语,你会变得孤立,变得臭名昭著。正应证了那句“良言一句三春,恶语伤人六月寒。”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 史湘云、薛宝钗等姐妹都劝贾宝玉做官为宦,不要长期沉湎于温柔乡中,此语令贾宝玉大为反感。于是他对史湘云和袭人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帐话!要是她也这样说,我早和她生分了。”凑巧此时林黛玉刚好路过窗外听到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二人互诉衷肠,感情大增。
两种不同处世技巧的优劣,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实例佐证。刘刚和杜宇都毕业于同一所重点大学,同时分配到一个单位多年,在一个单位选拔科长时。两人都暗暗发劲想争这个职位,其实刘刚专业能力更强,但是为人清高自傲,不善与人交往。而杜宇专业能力稍差,但很善于交际,并且特别注意在适当的场合赞扬别人,更会刻意吹捧主管处长,并且这些捧人的好话早已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到处长耳中了,处长听了也非常开心受用。所以最后杜宇想当然地胜出,而刘刚自然不服,向局长告状,但是官场上的“凶险”岂是他能够明白的,局长不但没有改变处长的决定,并且将告状的事反馈了处长,自然处长对刘刚便怀恨在心,事后处处为难刘刚,更让其在单位处处受气,处处设坑让其往下掉。刘刚在单位不但得不到升迁,还变得更难混了。
刘刚和杜宇的例子说明了背后“说人好”和“说人非”的巨大差别。
综上所述,在别人的背后说坏话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习惯、有的因为凑热闹心态,有的的因为嫉妒或是高傲。
因此,我们要明白,平时闲谈莫论人非,更何况是在竞争中,更不能试图用这种方法达到目的。因为背后说人坏话的恶行为人们所不齿。所以说,人前莫显己能,背后莫论是非,这样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否则会到处树敌,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埋下“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