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依据美国联邦航空总署的法令,空服员必须在客机起飞前进行安全说明。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说明:出口在哪里?万一「舱压突然改变」时我们要怎么做?如何将座椅变成漂浮座垫?为什么你不应该在盥洗室吸菸(或是触发烟雾警报器)?
然而,飞航安全说明可能是处在非常不利的讯息环境,因为没有人关心说明内容是什么,空服员不关心,乘客也不关心,它还不如阻挠议事的冗长发言有意思。
如果要求你来做飞安说明呢?更惨的是,如果你确实必须让人们听你说话,要怎么做呢?
一位名叫凯伦.伍德(Karen Wood)的空服员面临了这个处境时,以创意为自己脱困了。
她在从达拉斯飞往圣地牙哥的飞机上做了如下说明:
打扰各位乘客几分钟,我们想为您指出几项安全要点。如果您从一九六五年以来就没再乘坐过汽车,系安全带的妥善方式是,将平坦的那一端 *** 安全扣。要解开安全带时,掀起安全扣便能解开。
有一首歌是这么说的,要离开爱人有五十种方法,但要离开飞机只有六个出口:两个前舱门、机翼上部的两扇可移动窗户、两个后舱门。每个出口上方都有鲜明标记指出其所在,走道地板两侧也有迪斯可的红白灯光指示。
各位一定看得到!
乘客很快就被伍德逗趣的说明吸引。她宣布完毕时,机舱内掌声四起(如果构思良好的讯息能让人们为飞安说明鼓掌,那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办得到)。
沟通的第一个问题是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有些沟通者拥有可以让人关注的权威,父母就是这类行家:「巴比,看着我!」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关注,而必须吸引他们注意时,这是更艰难的挑战。人们说:「你就是抓不住别人的注意力。」这话人人都心有戚戚焉。
但稍等一下:凯伦.伍德不就做到了吗?她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而且根本不需要提高音量。
要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最基本的方法是:打破模式。人类对稳定不变的模式有快得不可思议的适应力,而持续的感官 *** 会让我们麻木分神:比方说空调的嗡嗡声、车潮声,或是蜡烛的气味、书架的景象,只有出现变化时,我们才会注意到这些事物:比如空调关了、你的伴侣重新整理了书架。
伍德在不利讯息传播的环境中抓住了别人的注意力,方法是避开乘客已经听了成千上百遍的制式飞安说明,她以打趣的口吻说明,不仅引人瞩目,也让人印象深刻。但如果伍德为的只是引人注意,她也不需要说学逗唱,大可以从头朗读说明,然后到一半时突然中断,或是有几秒钟改用俄文来说,也可以达到目的。
大脑是设计来敏锐察觉变化的,聪明的产品设计师很清楚这点。
如果产品需要用户留意,他们就务必会让某个细节产生变化。警示灯时明时灭是因为,如果灯一直亮着,我们就会忽略。古早的警笛会以高低两声的模式鸣响,但现代警笛的模式更复杂,也更能引人注意,汽车防盗器也大量利用了我们对变化的敏感反应。
本章焦点是两个基本问题:我要如何引起人们注意?同样关键的还有,我要如何保持人们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无法穿透各种声墙,引起别人注意,就无法成功传递讯息。再者,讯息通常有一定的复杂程度,如果持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也无法成功传递讯息。
要了解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理解两种基本情绪:惊讶与兴趣,天生具有黏性的概念通常会激起这两种情绪。
● 惊讶会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有些天生具有黏性的概念会提出令人惊讶的「事实」。中国长城是从外太空看地球唯一看得见的人造建物! 你只用了百分之十的大脑!人一天应该喝八杯水!都市传说往往包含着令人惊讶的情节转折。
● 兴趣会维系我们的注意力。有几类具有黏性的概念能让我们长久保持兴趣。阴谋论便能让人们如饥似渴地蒐集新资讯,而八卦也让我们一再回到朋友身边追踪新发展。
天生具有黏性的概念往往是出其不意的,如果我们能让概念更出人意表,就能产生更多黏性。但我们做得到「出人意表」吗?「有计画的意外」不是很矛盾的修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