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号和天城号是怎么沉的

云龙级(Unryu):[云龙号、天城号、葛城号、笠置号、阿苏号和生驹号] 简 介 云龙级是日本海军最后建造的快速舰队航母,但主要设计目标是用来攻击美国的护航舰队而非作战舰队,通常和重巡洋舰队一起使用。1941年,日美关系持续恶化,日本海军为对抗美国太平洋舰队而筹备的战时紧急建造计划(简称“急”计划)中,加入了云龙级航空母舰。因属紧急建造的舰种,几乎没有新增任何设计而直接使用稍稍修正的“飞龙型”设计图。原计划建造15艘,因战局恶化导致资源和生产力不足,只有三艘(云龙、天城、葛城)完工,在建的三艘(笠置、阿苏、生驹)被暂停建造,战后分别解体。其中天城和笠置使用重巡最上级的主机,葛城和阿苏则使用两艘阳炎级驱逐舰的主机,所以比前几艘的速度慢,阿苏以下各舰和前几艘都有些不同,云龙级如果仔细区分可能就不只有2-3种等级了。 舰体结构 在设计上,云龙级基本上沿用飞龙级的蓝图,不过舰桥的位置与形状有所变化。鉴于飞龙级的舰桥在左舷中部而引起湍流的情况,云龙级将舰桥设在右舷前部,舰桥之后紧接着是侧向烟囱。 舰桥包括飞行田板一层在内***4层(飞龙型为5层),其各层配置情况如下: 最上层是露天甲板。从飞行甲板到顶部甲板为6.9米,四周围以薄钢板。这里设有防空指挥所,装备有12厘米和8厘米双筒望远镜,以进行对空对海观察。 防空指挥所稍前是操舰指挥所;稍后是雷达警戒指挥所,在圆筒状的雷达室上面架设有雷达天线。防空指挥所的下面是罗经舰桥,比飞行甲板高4.6米。在该层甲板上,前面是罗经舰桥,后面是传令所,最后端是露天部分,设有舰载机起降指挥所。该层舰桥的两舷侧,各有一部红外线敌我识别器。 再下面是下部甲板舰桥,高出飞行甲板2.3米,其前后向外伸出部分均遮盖。此层舰桥设有操舵室、作战室兼海图室、舰桥配线室、中波测定室和飞行员待机室。左右两肤侧装有94式高炮及60厘米信号灯。此外,在首伸的突出部位装有25毫米机关炮、雷达天线、测距仪和探照灯等,在后伸的突出部位装有25毫米单管机关炮和信号灯等。 舰首为双曲线状,适航性能良好。舰首干舷9米,比前、型航母的干舷高出不少。日海军当局接受第4舰队事件的教训,在建造中加强了舰体结构。所谓第4舰队事件发生在1935年9月26日。演习时,该舰队在岩手县以东250海里处遭暴风(风速;50米/秒)的袭击,有多艘大、中型舰艇受重创,54人死亡。有鉴于暴风造成的惨重损失,日海军重视了舰体结构的强度,新造航母最上一层甲板一直延伸到舰首,除甲板的钢板增厚外,船体肋骨的间距,前后端600毫米,中部1200毫米,从而使整个舰体,尤其舰首尾的结构得到加强。 舰首分6层甲板:最上层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最下层甲板和船舱甲板。在这些甲板上分布着舰员舱室、军言舱室、仓库、油舱和锚链舱等。舰尾是仿效飞龙级的,后部干舷颇高,目的是提高适航性能。舵是采用苍龙型的,由中央部支持约半衡舵,向外侧倾斜。 飞行甲板的大小与前型航母的一样,长216.9米,最大宽度27米,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2.7米。飞行甲板前后各装有升降机一部(比飞龙级少一部中升降机),均大型化(14米×14米),以适应不断增大的新式舰载机的需要。装备了三式10型油压式着舰拦阻装置,***4部,12条横索。最大拦阻距离45米,最大减速度2.5G(过载),最大拦阻速度40米/秒,最大飞行重量6吨。此外还装备三式10型油压式滑跑拦阻装置3部。最大拦阻距离12米,最大减速度4.5G,最大拦阻速度23米/秒,最大飞行重量6吨。 此外,飞行甲板上有前后2部升降式扬弹筒。前部为大型,主要用来输送鱼雷及航弹;后部为较小,主要用来输送航弹。全舰***装有800公斤航弹72枚,250公斤航弹288枚,60公斤航弹456攻,91式改六型鱼雷36条(可同时调试鱼雷6条)。 计划搭载的舰载机为零式战斗机15架,97式攻击机20架,99式轰炸机30架,***65架。因机库收容不下这么多飞机,便决定将其中11架系留在飞行甲板上。云龙级还接受海战的经验教训,改善机库的防火与通风条件。机库分上下两层,上层分4个区,下层3个区,上下两层每隔3米设有一个灭火喷射头。机库内侧壁上配置了泡沫式灭火装置。为防止因汽油或瓦斯外泄而引起的火灾,改善了机库内的通风换气条件。以往航母的通风换气时间为10一15分钟,该级舰仅需半分钟。此外在航行中,还能从舰外吸进空气,机库前后端均有通气。升降机的开放也可进气,改进了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条件。 各舰战史 云龙号Unryu 航舰云龙号是云龙级的首舰。日本海军在昭和十四年度(1939)计划的丸四计划(军备充实计划)里面建造的航舰只有新型装甲空母大凤号一艘,基本上日本海军是希望在航舰数目上能与美国相等就好,将建造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与美军相差甚多的战舰部队上。但是在昭和十五年(1940)美国通过了第三次宾逊案,准备建造三艘新型航舰,这又让日美空母数量间失衡,所以在日本海军后来制定的丸五计划中,给新空母的建造案留了空间。丸五计划中本来是要放入大凤改级航舰三艘,但是后来将其中一艘改成新型中型航舰,这就是云龙级的前身。 昭和十六年(1941)十一月,日本已经下定开战决心,尚在计划中,预计昭和十七年实施的丸五计划也就先由丸急计划代替(战时建造计划)。在丸急计划中,已经明确的决定建造一艘新型的中型航空母舰─里面的302号舰,也就是云龙号。云龙号虽然是在称为丸急的建造计划中,但是实际上却很晚才开工,那时候已经是中途岛海战结束后的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一日。 云龙级航舰基本上是以上一级中型航舰飞龙级为基础而发展,船体与飞龙级相去不远,两者亦可以算是准同级舰。本级舰的改良点,主要有舰桥的位置、升降机的数目与大小、舵的修正何妨空火力的提升等,在船体与甲板上与飞龙级都是使用相同的图面。 在舰桥位置上,飞龙级位于左舷的舰桥大受批评。原因有二,第一个是这样烟囱在右舷,舰桥在左舷的布置会导致飞行甲板气流不稳定,不利于飞机起降,第二个就是大多数飞行员都是右撇子,右撇子在开飞机时,对于右手边障碍物的闪避能力较左手边的好多了,也就是说,设在左边的舰桥让右撇子飞行员起降时感到不安。所以云龙级就改回像苍龙级一样,把舰桥至于右舷烟囱前。在舰桥构造上,也比飞龙号大了些。 升降机部分,由于在甲板上开洞一样的升降机是防御的弱点,所以日本新造的空母,如大凤级等都只有配备两具升降机,一具置于机库前端,一具就置于机库后端,舍去中间升降机也减少了中间段机库的通行不良问题。另外,由于战机发展日趋大型化,云龙级升降机的面积也增大以对应。甲板上减去了两基收放式探照灯,并在左舷后侧装备一具可以隐藏到甲板下的二一号电探。搭载基本来的计划是零式舰上战斗机常用十二架,补用三架﹔九九式舰爆常用二十七架,补用三架﹔九七式舰攻十八架,补用两架,合计常用五十七架,补用八架。后来,改采新机种制,就变成舰战烈风常用十八架补用两架,舰攻/爆流星常用二十七架,舰侦彩云六架,总计常用五十一架,补用两架,但是其中六架彩云舰侦必须露天系留在甲板上。 格纳库部分也和飞龙级一样是两层,特别的是,本舰受了中途岛海战战训的影响,在机库壁上装设了泡沫式消防装置。另外,本舰也采用了不燃性涂料,并强化了机库的通风性。还有,大量裁减舷窗,加强不沉对策。舵方面,因为飞龙型使用的一枚式舵评价不好,本级舰改用了横列两枚式舵。武器方面,与飞龙级相似,但是极力加强机枪装备,最后达到了25mm三连装机枪座二十一基,单装三十挺的程度。预计在完成后要在舰首两侧装上12公分28连装对空喷进弹***六座,但是实际上并未装设。本来日本航舰引以为常的习惯,在航舰舰桥上装设一具九四式高射装置,在云龙级上由于要在该处直接装设(而非额外架设,像翔鹤级等都是后来架设在舰桥上的九四式高射装置上)二一号电探,于是把本来装备在舰桥顶端的一具九四式高射装置装到了舰桥旁边。另外,主桅上也装设了一具一三号雷达。 云龙号航舰一直等到马里雅纳海战结束后才得以竣工,当时已经是昭和十九年(1944)八月,云龙号与同时完成的同级天城号航舰被编成了第一航空战队,但是实际上,已经没有舰载机和飞行员够他们装载了。云龙号预定在同年年底能进入战场,但是本来预计要搭载在其上的航空队都在雷一太海战中消耗殆尽,所以云龙号也就只好作一艘没有舰载机的空母。 昭和十九年(1944)十二月,战局持续恶化,云龙号也被派命向菲律宾进行紧急运送任务,当时装载了特攻兵器樱花和陆军部队的云龙号,在十八日离开吴港前往马尼拉。在隔日十九日下午四时三十五分,云龙号在东中国海宫古岛西北二百三十海里处遭受美国潜舰SS-395红鱼号的雷击,中雷两枚,第一枚命中舰桥下面,造成机械故障,停止运作,第二枚则命中右舷前部,瞬间引发格纳库内存放的特攻机樱花连续爆炸(每架樱花各有一颗载有炸药1200公斤的弹头),数分钟后前部大规模倾斜,舰长下令弃舰,但是云龙号却在在中雷后二十三分钟迅速沉入海中,带着舰长以下一千两百四十名成员沉入大海,结束了他既短暂又悲惨的生涯。 建造所 横须贺海军工厂 起工 昭和十七年八月一日 下水 昭和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竣工 昭和十九年八月六日 基准排水量 17480吨 公试排水量 20450吨 全长227.35m 水线幅 22.0m 飞行甲板 216.9m x 27m 格纳库 2层 速力34节 轴马力 152000马力 飞行机 53架 兵装12.7cm高角炮连装六基***12门 25mm机铳三连装二十一基,单装三十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2月19日 天城号Amagi 航舰天城号是云龙级的二号舰。本来预计在昭和十七年(1942)执行的丸五造舰计划,在中途岛海战大败后有了极大的改变,成了改丸五计划。丸五计划中本来只有放置一艘云龙级空母,但是由于中途岛战役大败,使得日本海军中的巨舰大炮派真正的体认到航舰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在改五计划中全力生产航空母舰,其中打算建造改大凤级大型航舰五艘,和中型空母云龙级十五艘(5001号~5015号),而天城号就是计划中的5001号舰。 但是,实际上真正有开工的也不过天城号、葛城号、笠置号、阿苏号和生驹号五艘,其它不是未起工就是建造中止,而这五艘里面,也只有天城号跟葛城号有完工,其它在战争结束时都未完成。天城号使用的主机来自于改铃谷型重巡洋舰预定采用的主机。与云龙号相较起来,天城号的工期就减短了两个月。远祖飞龙号建造时间为1077日,其改良型云龙号从开工到竣工需要725日,而天城号则是669日。不过,再怎么算,都是约两年的长时间。 完成以后的天城号马上与姊妹舰云龙号组成第一航空战队,不过那已经是昭和十九年(1944)八月,马里雅纳海战已经把日本仅存的舰载机飞行员都消耗光了。虽说本舰是一艘空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过战机在飞行甲板上起飞或降落过。 天城号就这样一直待在吴港里,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三月十九日,美军空袭吴港,天城号挨了一枚炸弹。虽然停泊在三子岛旁,并有掩护伪装措施,在同年七月二十四日和七月二十八日的美军吴港大空袭时,仍难逃挨炸。七月二十四日的空袭行动里,天城号被击中命中弹三枚,七月二十八日的空袭,天城号又中一枚命中弹,并接受许多至近弹。结果在浸水后翻转着底,就像是图片上那样,以十分难堪的姿态度过了战争的结束。最后只有遭到解体命运。 建造所 三菱长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十七年十月一日 下水 昭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 竣工 昭和十九年八月十日 基准排水量 17480吨 公试排水量 20450吨 全长227.35m 水线幅 22.0m 飞行甲板 216.9m x 27m 格纳库 2层 速力34节 轴马力 152000马力 飞行机 53架 兵装12.7cm高角炮连装六基***12门 25mm机铳三连装二十一基,单装三十基 名称由来:日本海军在战中后期以山名命名中型空母,天城山来自于伊豆半岛中部火山群的总称,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娘"著称 丧失:1947年7月31日解体 1945年3月19日遭空袭中的“天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