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品格?
兰花,一直以深居幽谷为名,形象典雅,花姿优美,叶态脱俗,幽香四溢,宁静淡然的芳菲让世人爱慕它,寄寓了高洁、独秀、气节等人文哲理。
曾经读过一则关于兰花的故事。
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费了许多时间栽种兰花。一天,他外出云游,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摔碎了,兰花散了一地。弟子们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数日,禅师回来见状,不但没有责怪,反而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于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里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世间一切皆无常,切勿执著贪爱事物而难割舍,因那并非禅者的行径。”
“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现实社会中,人之所以变得浮躁不安,是因为人心中没有真正的信念和信仰,没有兰花那种隐居于世的淡然品格,没有兰花甘愿寂寞于深山的品质。
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挂碍。所以人们要想看得开,心中就必须与名利、金钱这些与世俗挂钩的利益分离,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让自己在人生的里程中多一份快乐,少一丝忧心。旅行不是为了走遍天下而行,而是应以放松自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那不需要回报的博爱而游行。养花是为了陶冶情操,在养花中静思,感受花儿的美丽,感受人生的乐趣,心灵与自然的美丽相融合,不是为了逐名争利。
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事已至此,生气何益。将那株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一定会盈满幸福。
二
小时候,我家屋后稻田边的一块石头缝里长了一株奇异的兰花,修长的叶子,每到七、八月份便长出嫩黄色的苔茎来,上面开满了淡黄色的像铃铛,顶端又像戴了一顶小帽,左右像两只手臂一样伸张着,下面像一只小鞋,又像一个小兜的花朵,十分奇特,芳香四溢,周围方圆几里都能闻到它的香馨。我们一家人都特别珍爱它,母亲有时采摘一枝拿回家中放在瓶子里,整个房间和小院都能闻到它的香味。那时兰花正成为市场上的珍宝,祖母怕这株兰花遭遇不测,让父亲挖了回家栽种。父亲说,挖回去未必能养活,就让它在这里生长吧。过了一段时间,那株兰花被人采挖走了。为此,我们一家人很是失落。一次,一位父亲村里的朋友到我们家玩时说,我在你们田边挖了一株奇特的兰花,可惜没养活。他满脸的遗憾。
我终于明白任何万物生存的环境都必然有它的生存规律,一旦离开它所生存的环境,就物极必反。喜欢它就按照它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适应它、爱护它,并不一定要得到它;反之则会失去它。
三
一名作家曾经非常喜欢兰花,但他的性格中却没有兰花那份淡然的优雅。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患得患失,就这样总是碰壁,伤痕累累。有一天,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他在网上看到了兰花那清幽高雅的气质模样,想起兰花甘于寂寞的品质,他幡然醒悟,开始改掉自己毛躁的毛病,真诚、平心静气地对待每一个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去写自己热爱的文章。结果短短两年,他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作家,文章在全国遍地开花。面对名利,他淡然一笑说:上帝为你关了这扇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
还有一个人,是八面玲珑,不管走到哪里,别人都喜欢他,只要是领导在的场合,他做任何事都天衣无缝。他经常与同事聊八卦,故意说某人,从别人口中套话,又不经意地传达给领导和别人。久而久之,别人成为了众矢之的,他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他过得一点也不开心,总是担惊受怕,害怕某一天会失去众人的信任,领导的喜欢,每天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的,最终因不堪压力而离职。
其实,人要像兰花一样,不在乎荒山野岭,土壤贫脊,只把芬芳奉献给大地,才能赢得更多目光和敬仰。做任何事像兰花般高雅清香,如兰花般多姿多彩,看淡得失,芬芳自会眷顾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