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武术的联系
中国武术和中国书法是我国的两大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流传海
外,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武术,古代首称“手搏…‘武艺”等,近代又称国术。是几千年我国
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独特方法,门派繁多,技法各异。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有
笔法、字法、章法。书体繁多,有真(正)、草、隶、篆,真体又有欧、柳、颜、赵,苏、黄、米
、蔡等。本文主要谈武术中的剑术和书法中的行草,侧重探讨剑术和书法的相同及骨势,以此来
说明剑术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习练剑术和书写行草,可互相沟通,互相补充,***同进步,既
利于这两门技艺的发展,也有利于习练者身心健康。
剑术“精气神”
剑是武术中短兵器的一种,系由古兵器演化而来。《释名·释兵》中说:“剑,检也。”剑是
一种防范非常的卫体武器。武术谚语有“刀如猛虎,剑如飞风”,“刀似下山猛虎,剑如翻海蛟
龙”。剑术特点是灵活、敏捷、潇洒、飘逸,气势连贯,演练起来变化多端,剑神合一,一气呵
成,步法轻快,腰似蛇行。剑法主要有点、崩、刺、撩、挂、劈、云、抹等。剑术套路有多种,
根据不同拳种而定。比赛中的剑术,有规定“腾空跳跃…立劈横抹…‘点刺撩崩…‘勾挂缠云”
等动作。其快捷凶猛,刚柔相济,潇洒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
汉代是剑术发展的黄金时代,钢铁剑以全新面貌取代了青铜剑,并已成型,随着剑的铸造技
术和制型的改革,其使用方法也日趋完善。至今剑的种类和名称颇多,但其整体均由剑身和剑柄
组成,其中剑身包括剑尖、剑刃、剑脊;剑柄包括护手、剑首。而且剑首大都系上剑穗。除击剑
格斗外,还出现了整套动作组成的“舞剑”。汉代有《剑道三十八篇》,对以前使剑之法进行了
系统的总结阐述,至今已形成系列的整套剑术有昆仑剑、青萍剑、蟠龙剑、纯阳剑、太极剑、八
卦剑、形意剑、双手剑、螳螂剑和龙凤双剑水鲁双剑等等。
演练太极剑有如行云流水,始终处于连绵运动中。其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
连,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其柔中藏刚,内有虚实、动静、开合、屈伸等诸多矛盾。这些矛盾是
对立统一的,又是相互转化的。又如八卦剑内容丰富,舒展大方,脚踏八方,步走九宫,行如游
龙穿梭,连绵不断,身械齐动,如白蛇吐信,青龙探爪,出神入化。有如急风闪电,拧旋滚转,
一身是圆。剑随身动,身带剑行,青云平浮。
行草“骨筋韵
行书是书法不可缺的一种,乃书法学习的难点,也是古今众多书法家所追求的,具有很高的欣
赏价值。文采奕奕的唐代李北海,容魏碑入行书,笔毫流动,骨力渗透,凝重如山顿,雄健而又
活泼。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对他的评价很高,说“右军如凤,北海如鹰”,“羲之如龙而李如象”。
黄庭坚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传说长年来往过江,惯看荡桨拨棹,以致他用笔也“似长枪大戟,
纵伸横逸,势若飞动”。也有形容韦诞字似“龙威虎振弩张”;索靖的“飘凤忽举,鸷鸟乍飞”;
王恒的“插花美女,笑舞镜台”等,无一不是对行、草书法的真实写照。草书是急就章。它起源于
汉,正如东汉末年书法理论家赵壹所分 析:“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频,战攻并作,军书
交驰,羽檄纷飞”,稍加快书写就有连笔。即成为隶书的变体,人称“章草”。其特点:“一简
、二连、三圆转”,结构省减,书写接连,圆转不方折,简约明快,与我们现代行草书一样。
行草是介于真书、草书之间的书体,事实上早已存在。秦汉时期的真书与草书都没有明确的
概念,故行书也无从谈起,章草(隶草)逐渐成熟并被规范后,行书才显示出来,但得到承认还是
较晚的事。行书对隶书演化为楷书起着促进作用,而楷书地位确立后,行书、草书则成为一种为
人们所喜爱而富有极强艺术魅力的书体。
在东汉时期草书有杜度、崔援、张芝、蔡邕等,他们不仅书法一流,而且在书理研究上给人
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东汉至西晋的行草发展,I为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王殉等行草达到高峰打
下坚实的基础,“三王”的作品大多为唐代的摹刻本。
行草书是靠用笔墨“点画”构成。运笔必有“笔势”,点画有“起止转折”,笔势亦须“起
承转合”,灵活转换,变化无常,深有“骨势”。每一种用笔都是多变的。实际上,同一种用笔
往往因书体、字体、章法和书家风格习惯不同而有所不同(略同武术中太极剑和八卦剑一样);下
笔之际,明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使笔锋下的点画形态随之适应结字和章法的需要而变化,做
到“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多起伏于峰抄;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艺”(孙过庭《书
谱》)。只有这样,用笔才能生动活泼。
品味相似
剑术动作是由点、刺、劈、云等攻防动作组成的各种剑法,剑法又配合手、眼、身法、步组
成剑术组合,又由各种剑术组合组成完整的套路。视同于行草书法中的点、横、撇、捺等笔法,
从而组成字法,又有数个字的连带或笔断意连等组成章法。无论是剑法、笔法或是整套剑路和
整篇章法都有“骨势”,这就是它们的相同点。“骨”即内含,如武术中的“精气神”,也视
同于书法中的“骨架”或“神韵”。势即外形,如剑术中的剑体和书法I中的书体,包括:剑法
、组合和套路;行草的笔法、字法和章法。
欣赏一个剑术套路,要从起势到收势,看它全套动作是否合理到位,不但要看势,还要看
骨,如同整篇书法的章法是否合理,不但外形(势)好,内涵(骨)、神韵更为重要。剑术中有“
点、撩、劈、\刺,,等,书法l}1钉“横、竖、撇、捺”等;剑术中有展缩,书法中有开合;
剑术有一气呵成,书法有一挥而就;剑术中有“犀牛望月…”燕势平衡”,书法中有“斜而不
倒,凌涯独立”;剑术有“腾空”,书法有“飞动”;剑术中要体现“精气神”,有剑与"手、
眼、身法、步’’的紧密协调配合默契,书法中有“含而不露…‘有藏有露”,“内含神韵,
内外合一”,“有方有圆,时隐时现”,上下左右,协调顺达。
剑术的“虚、实”,俯拾可得,“虚”就是伪装、隐蔽。隐蔽自己的真实出妻的剑法,
如“近而示之远,攻而示之防”等,这是一种以假乱真、迷惑对方的谋略。“实,,就是明
火执仗的实打实着。《草庐经略.卷六.虚实》:‘‘实而示之以虚,以我之实,击彼之虚
,如破竹压卵。”比如劈剑本是自己的强项,却伪装虚弱,麻痹对方,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在剑术中“缓与急”轻与重…‘轻撩与重劈”“退步与进步…‘防与攻…‘虚与实”等,
要灵活运用、有机配合。如在整套剑术中,有时“行走如云”以配合云剑、抹剑;有时急跑猛
跳,以配合崩剑、刺剑。还有定势,如“金鸡独立…‘犀牛望月”。全套运用到场地四周,动
作协调合理,体力分配均匀,使得见此套剑如见整篇行草书一样。 虚与实是一对对立统一的
矛盾。对立,仅是它们矛盾关系的一种形态。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包容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此关系在剑术和行草中,比比皆是。剑术与行草书就是“窍幽极渺,汪洋姿肆。”
行草书法也有“虚实”,在结字、章法中不断地表现出来。如用笔上的“轻与 重 “
与急…‘藏锋与露锋”,结字上的 “疏密…·争让…‘白黑…‘次主…‘短长”“小大”,
而章法方面利用字距行距 的“疏密”、重心的“斜正”,黑色的“枯润”“淡浓”,以及落
款用印的尺寸、位置,均须适宜恰当等等。拿用笔说,笔不实就欠沉着;笔不虚又欠圆活。只
用实笔,行貌笨滞;全用虚笔,近似油滑。在变化中应当求和谐,有韵律,有规则,才不杂乱
。请看米芾行草,点画用笔较重,笔力沉劲,毫不漂浮,非点画处偶相引连,用笔偏轻,一片
虚灵。他那一行一字的重心线,左右摆动,跌宕起伏,却整体仍维持平衡,这就是他的风格,
如同在醉剑中,翩跹起伏,上下左右摇晃,看似失去平衡却又保持平衡;似醉非醉,但却醉态
百出,暗藏杀机,待得势即闪电般地出击,给人以惊心动魄、美的享受。再看唐代书法变革家
颜真卿书写的《裴将军诗》,阳刚之美在字里行间流动。那“战马若龙虎’’五字,尤为雄伟
壮观。全篇字有正、有斜,有静、有动,有肥、有瘦,有枯、有润,真是泼墨淋漓,气吞山河
。唐代书法“癫狂”大家张旭、怀素的狂草更是不受约束,自由奔放,大起大落,离合聚散,
令人荡气回肠。这与“剑如飞凤”如1出一辙。唐代诗人杜甫曾以诗来形容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
为“来如雷霆收震怒,罢若江海凝青光”,“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又云:“往者吴人
张旭,善草书书贴,数长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剑《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
孙可知矣。。’’做为一个书法家,经常观看练剑或亲身体验剑术中的韵味,会对自己的行草书
创作,大有裨益。剑术中的轻柔飘逸连绵不断,快捷扫剑及清脆点崩,或变化无穷的剑花等,对
习字练字有莫大的启发。
用气略同
凡习练内家拳者,均重内功。以内功为基本功,亦称筑基功。书法的笔力和神韵也可以说与气
有着直接关系,练习书法,除腕部有力外更主要的是写字与气配合,写出的字才能人木三分。书
写者的底气不足,字也不会雄健有力。书法家年积月累的写字如有意配合运气书写,久而久之则
内功基础自然坚实深厚 剑术在行剑中均要气沉丹田。攻防用力时,则用鼻哼气;起跳时要提气
使气l厂
上走,这样才能跳得高;落地时,气要上浮,才能做到轻如鸿毛;震脚时,气要下 沉,做到重
如钢铁。气与剑要配合协调,才能做到灵活多变,虚实分明,柔软如水,强硬如钢,绵里藏针,
刚中有柔,飒爽’优美,变化无穷。 .
书法用气也很重要。排除杂念,气沉丹田。行笔要均,力达笔尖。笔锋转换要闭气。笔锋上
提时,气上行。按笔要沉气,收笔要放气。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有造诣的书法家写字时或写很重要
一笔时闭住气息,舌舔上牙,待字写完后出一口气,电就是将废气放出。书法中的用气繁多,几
年或几卜年的用笔运气练字对身体健康好处莫大,无数优秀的书法家大都是长命的老寿星。
剑术与行草中的用气基本上是一样的。气同剑与笔的行动同时运转,有提气、闭气、沉气、
出气、运气。—位好的武术家或书法家能将气运至剑尖或笔锋,能使手中的剑或笔运用得灵活多
变,沉稳有力。
综上所述,虽然隔行的剑术和行草概念各异,但其理存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