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舌根?夫我则不暇!
读《论语》感悟(146)
原文: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书中译文: 子贡议论别人。孔子说:“你端木赐就什么都好吗?我就没有这种闲暇(去议论别人)
我的感悟:
这是《论语》“宪问篇”第29章的内容。
“方人”,就是议论别人的是非短长。
在孔子的弟子中,巧舌如簧、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子贡排第一。
子贡聪明、好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见多识广,生意兴隆,富可敌国,游说诸侯的能力无人能比,也是著名的外交家。
像这种一肚子“马*列*主*义”的人,肯定有他看不惯的人和事,于是在人面前道长论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功过,子贡做了。
孔子听说了这事,很不屑,非常不客气地批评子贡:“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孔子说,你端木赐就很高明,啥都懂吗?你拿把尺子量人家,你自己都做好了吗?如果是我,才没那闲工夫呢。
孔子给子贡来个当头棒喝。够厉害吧。
可是,夫子喝斥的岂只是子贡?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想想还真有。挑别人的毛病,讲别人的过错,特别是读了几本书之后,还有理有据的讲,好像心理学专家一样。
泡爸经常这样说我,尤其是找他的茬的时候。
于是,我咬咬牙,跺跺脚,忍住不说了,但眼里看着,不顺眼;憋在心里,心不服。看来,“内省不疚”还是没学明白。
我再想想,平时我们在一起津津乐道别人的是非长短,目的是什么呢?
如果别人表现得不如我,我趁机好说风凉话,以显白自己有能耐;如果别人比我强,我鸡蛋里挑骨头,排泄一下自己的嫉妒;如果与自己毛关系没有,东家长西家短,以此为乐,纯粹“吃瓜”,是填补自己空虚无聊。
自己呈口舌之快了,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又被别人添油加醋地传到当事人耳中,于是,伤害来了,破坏了人际关系,还觉得自己身边净魔鬼,便痛苦、不安、焦虑、烦躁,得!掉地狱里了。
俗话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也就是说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多用尺子量自己,学会自查,反省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成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会犯错,都有缺点和不足,但能用理解、包容、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心就会宽,路就会顺。
如,王姐聪明,遇到问题主意多,会帮人解决困难;周姐情商高,会说话,善于化解矛盾;樊姐读书多,理解人,善于倾听,暖人心;冀姐正直,有胆有识,给人安全感;还有办公室里的老魏、小彭、小曹、霞、鑫、二杰等等同事,都能给人不一样的帮助、信任、支持、肯定、陪伴、关心,让人感到温暖和满足。
每天都这想,这样说,于是,身边全是天使,就生活在快乐的天堂里。
嗯,当我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多反省自己的不足,多考虑别人的长处,尤其是泡爸的优点,咳!真好。
再碰到与人聊八卦,说是非、嚼舌根时,我要在心里默默地说:夫我则不暇——姐没空!
写下这些文字,希望自己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