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为什么贾母没有让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贾母是坚定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婚姻支持者,所以,我必须解释清楚的是,贾母为何不早早确定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如果贾母动用自己的权威,在世的时候就把这事敲定,即便是她死后,我想王夫人也不敢断然翻案,因为还有贾政在那里,他尽管不明白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少男少女情事,但绝对是会不折不扣执行贾母决定的。
在我看来,贾母之所以迟迟不能敲定,除了前面那篇文章所说的理由之外,还有一些更为关键的原因。
首先,是不能让薛家太难堪。
尤其是在薛家败落来投奔贾府的时候,毕竟是四大家族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薛姨妈在薛宝钗待选失败之后,想把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意图,是相当明显的,即便不同意,也没必要做得那么绝,让落难的薛家难堪,不是贾母的做派。
其次,要给王夫人面子。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王夫人和薛姨妈两姐妹通力合作的目标,其中王夫人尤其起劲,即便贾母反对,也不能太过于刺激王夫人,王夫人毕竟是皇贵妃的亲母,贾宝玉的亲娘,四大家族另外一家王家嫁过来的媳妇。也就是说,贾母如果早早的就明确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意味着得罪了薛家和王家,还有自己的儿媳妇,引起的反弹面太大,贾母不会这么做。
第三,要给皇贵妃贾元春面子。
以前我说过,因为得到过母亲王夫人的暗示,深爱着弟弟贾宝玉的皇贵妃贾元春是参与到其中来的,并且是一度赞同母亲的意见,支持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合的,端午节送礼那一节就是明证。但是,后来,贾元春同样得到贾母的暗示:
1.贾母的意见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贾母是贾元春的祖母,而且是自小调养贾元春的人,这个分量,贾元春也得掂量;
2.贾母的理由更充分,薛家的薛蟠有命案在身,这样的结合,不利于贾府的名声,也不利于贤德妃的名声。
所以,贾元春听从的贾母的安排,此后再也没有参与其事,因为顾及母亲感受的缘故,退出这场婚姻之争,保持沉默。这些,我都有文章,大家去看,这里只说要点。就为这,贾母也不会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挑明,让贾元春难堪。
第四,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点是,按照古代(那个时候)的礼法,如果贾母一旦明确的提出贾宝玉和林黛玉订婚的意见,而且得到贾府的承认,贾政接受,王夫人勉强接受。那么,林黛玉就不能再住在贾府,就必须回到林家,当时林如海和贾敏已经OVER,林家没有近亲,有的只有已经超过三四代的远亲,怎么办?这是贾母所不能容忍的:
1.贾母不能容忍林黛玉离开自己的照顾,她不放心也舍不得;
2.林黛玉离开贾府,就无人照顾,就无家可归,也是事实;
3.而贾府历来是有德之家,还出了个贤德妃,所以贾府是必须遵守这样的婚姻礼法规定的。
我以为,就是这个原因,导致贾母迟迟不敢明确提出并承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因为一旦提出,就意味着林黛玉和贾母、和贾宝玉,和贾府的分离,直至两人成婚。但是成婚又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说过,接连发生贾敏死、林如海死、贾敬死、老太妃之死等等,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晚辈,必须守孝,也不合适宜。
第五,当然,还有一点,即便贾母年事已高,但还算健康,她也不知道贾元春会突然难产而死,自己会承受不住这个打击,突然死去,谁能算自己的生死?不能。贾母其实一直在一点点的消解反对势力,薛宝钗的退出和转而支持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姨妈的一度转变认林黛玉为干女儿就是证明。所以,贾母万万意料不到贾元春的难产而死和自己猝死,这一点,也是造成贾母没有来得及明确贾宝玉和林黛玉婚事就撒手人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