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帝王都选择在山东泰山封禅而武则天选择嵩山?
封禅,是古代帝王最高的祭天大典,是帝王向上天汇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借此获得万民敬仰,微幅海内,传颂千秋威名之效果。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经有七位帝王举行过封禅大典,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
而要有资格举行封禅大典,帝王必须是拥有丰功伟绩、国家强盛富裕,人民安居乐业,从这个意义上看,其实唐高宗、宋真宗的资格比较勉强。而某些皇帝,虽拥有上述条件,最终却没有完成封禅,多是受当时历史条件或个人因素所限,如唐太宗李世民。
而封禅首选地则为泰山,一是因为在古人心中,泰山是中国最高山,也是最容易和上天说话的地方,二是因为泰山在东边,依据阴阳八卦学说,是万物生长的地方。所以自古以来,泰山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五岳之首。
自秦始皇开始泰山封禅以来,其他几位帝王都将泰山作为封禅之地,只有女皇武则天,选择了在嵩山封禅,难道只是因为她是女帝,要彰显与众不同吗?其实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
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在群臣与外国使节的簇拥下前往泰山封禅,而同行的还有皇后武则天。
而在历代封禅的典礼中,并没有允许皇后参加,但是,此次封禅,武则天不仅参加了,而且还主持了亚献。
皇帝祭祀上天,由先皇配享,是为首献,然后再由文武大臣祭祀皇地袛,也就是祭地,由太后配享,是为亚献。
而能够参加亚献,也是武则天的创新。她认为亚献由太后配享,理应体现孝道,而大臣们主持则不合适,而应该由她这个儿媳妇来主持,这样一来才能体现媳妇对婆婆的孝顺。而此时,武则天作为二圣临朝的主角,已经垂帘听政两年,大臣们自然也不敢反对,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封禅礼仪的修改,可谓是对中国古代封建意识形态的一大突破。
作为第一个以皇后身份参加封禅大典,并亲自主持重要仪式的第一人,武则天在高宗泰山封禅中出尽了风头,一时轰动大唐全国,武则天的威望也在那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在武则天建立大周朝后,再次举行封禅典礼时,由于她已在泰山主持过一次封禅典礼,再去泰山则显得毫无新意了,毕竟离唐高宗泰山封禅也就二十多年,次数太频繁难免引起世人非议。
武则天称帝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高宗去世7年后,武则天垂帘执政近30年后才称帝改唐为周。
可以说,为了称帝,武则天是费尽心机,除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势力,还要尽力平息朝臣与民间的非议。而其在称帝过程中制造的典故、天象祥瑞是数不胜数,一切都是为了称帝的合法性,其中,武则天称自己为周朝后裔血脉,便是彰显其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周朝当年视嵩山为祖山,在封建大一统王朝建立前,也有过几位周朝帝王在嵩山举行祭天典礼,而自称周王室后裔的武则天定国号为周,进而选择在嵩山封禅则可以清楚地向世人传达其继承中华祖先遗产,获取皇位宝座的正当性。而嵩山离武周帝国的神都洛阳较近,也便于武则天的安全,毕竟称帝后反对的势力一直没有彻底消停过。
再者,作为开天辟地以来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本就是个爱标新立异之人,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区分开来,那么,在嵩山封禅无疑是最能体现其性格的最好选择。
于是,公元695年,武则天率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登上嵩山,举行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封禅典礼,其人生也迎来了巅峰时刻。
同年,河南嵩阳县改名为登封县,流传至今,女皇武则天的嵩山封禅在历史上并未过多提及,这也是封建时代史书刻意回避的一幕。不过,若以封禅的本意,帝王的历史功绩论,武则天完全能够担当得起。
虽然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开国拓疆之伟绩,但其在几十年统治期内,大唐依然保持了强盛的国力,对内经济发展,除了前期任用酷吏清除异己外,政治上还算比较清明,国家也始终维持在稳定状态,百姓生活并未出现倒退。而武氏一朝的励精图治也为后来玄宗开启大唐盛世打下了前期良好的基础。
所以,以武则天之功绩,举行封禅是完全可行的,倒是后来宋朝真宗皇帝在国土面积仅有大唐一半不到,华夏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举行泰山封禅大典多不为世人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