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姑娘:潜移默化的教育,致使心中缺了一只角

小故事纯属虚构推理,试着去揣摩人物心理。

01、那年八岁,姑娘第一次背着小布包在父亲的陪伴下走入校园,可她忘不掉父亲与邻居阿伯说的话,那句话一直都在影响着她,牢牢地把她束缚在内。

那是一句带着刺的话语,以至于把姑娘的心扎了一个口。还记得父亲嘴里叼着烟,抱着双手,一只脚搭在台阶上的模样,说话甚至还很粗犷,时不时冒出来几个乡野人的气息味。

他指着正在几米外的我不屑一顾地说:“现在,把她关到学校里,真好啊,就像关牛一样”。

都说“人生一切美好的经历的魅力在于不可重复,它们因此而永远活在记忆里。而我觉得自己的记忆就像被刀刮过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上,有些潜进水里,于是轻轻一搅,不时会看到几片鱼鳞带着血丝”。

那是她第一次听到父亲以这样的比喻说自己女儿,只能凭借八岁的理解去揣测这句话的含义。

在农村,大家时常聊天基本上就是拿自家的孩子来当谈资,而她从未听到过父亲对她的一句夸赞,哪怕是夸赞是虚假的。

听过他对姑娘说过最多的话“你真是牛脑袋,没脑筋,就憨包模样……”

姑娘的童年没有留下深刻的回忆,每天都生活在父亲消极谩骂中,那种感觉弥漫着一股毒气味,她生怕哪天会窒息掉。

母亲没有上过学,表达出来的话也是寥寥无几,汉话说得也是磕磕巴巴。

甚至有时候她还被父亲拿来当出气筒,他趾高气昂地骂母亲,说母亲就是一个苗子憨包,因为母亲是苗族。

他用嘲笑的语气说她无能,不然干嘛为嫁一个比自己大11岁的男人。一副得意的嘴脸,好像是娶母亲反而让他觉得是自己倒贴了一样。

02、到初中,姑娘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不喜欢与同学说话,不喜欢参加活动,甚至作为班长,课堂上的纪律都不管不顾,任凭同学们交头接耳和互相打闹。

同学们下课聊八卦,她后面的女生说她不配做班长,简直就是一个呆子,活该一个人。

她忽然觉得,有时候,正在的快乐和悲伤只能一个人孤独解决。

看到别人都是三五成群,互相挽手走在操场上,有说有笑的,内心发出来羡慕。

在初二下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个女生,她很极力去帮助她尽快适应校园生活,甚至还将自己身上仅有的13元钱给了她,因为她的生活费买洗漱用品花光了。

或许是她们都彼此陌生,所以姑娘毫无保留向她说起家里的情况,不知道为什么,在一个陌生人的面前竟然会无比的放松,甚至不会去掩饰自己的内心。

可是,女生最后把姑娘所说的话在班上跟同学传,还说我假惺惺,想要巴结她。那天,姑娘跑去厕所里哭了好久,内心充满愤怒。

如果,如果可以回到15岁,她多么希望,她和她们这群八卦女,从开始便不曾相识,这样,就不会有日后蚀骨的伤痛和压抑的哭泣。

好像身边从未出现一个人,一个乐意与她站在一边的人,所以,她渴望友谊,每天会在那本视为宝贝的日记本里写下自己内心的诉求。

每一天面对他们那污言碎语,把姑娘说到眼泪汪汪地从脸颊上滚落下来,最后,他们捧腹大笑,好像让她哭就显示出他们的成功,因此获得无比的成就感。

都说人言可畏,她真正体会过那种感受,好像连呼吸都变成了一把刀,稍微不注意,她就一刀致命。

03、今后的姑娘极度恐惧,害怕与人沟通。就像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的恶念不仅使个人陷于不幸,同时,也让别人不幸。”往日不再,可那些感受已经深深埋在姑娘的血液里,最终与她融为一体。

时光如水,一闪就来到了大学,本想着终于不再遇到熟悉的人,谁都不知她过往,可以和其他同学们好好相处。没进大学前,老师说过大学就是一个人的大学,没有感情可以真心交谈。

为此,还在内心的反驳老师的观点。对的,进来后,就是她一个人的大学。

幸运的是姑娘在大二那年恋爱了,本以为他就是那个为自己奔赴爱情而来的人,三个月的相处时间让她暂时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在他的面前姑娘毫不掩饰坦白着曾经,真的好像说出来心里舒服了很多。

他们分手了,是他提出来的,原因是他觉得姑娘原生家庭的观念过于偏激和保守,导致她不像其他女生那么性格开朗和开放,简单说就是在她这里得不到想要的,让他产生厌倦感。

说实话,作为一个内向型的女生,在别人眼里就是无趣,甚至在身上都看不到闪光点。她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不想让人与我靠近,这样能避免给自己带来一丝伤害。

而陪伴她的就只有那本泛黄的日记本,它成了我的树洞,里面躺着自己的故事。

04、一个人日子,也是能带有精彩的瞬间。她每天努力地去寻找生活的小确幸,比如阅读喜欢的书籍、在便签上计划好考研复习的进度。

姑娘会在完成计划时给自己买上一杯奶茶坐,然后,散步于操场上,一边喝一边走。风轻轻地拂过,凉而不冷,它是温柔的。

卢思浩说:“也许成长的最终结果就是沉淀,最终变为平静。”姑娘爱上阅读,觉得书籍里的字里行间都是带有力量,在她找不到落脚处时,为她提供温暖的港湾暂歇一会。

很是享受沐浴在书海里,载着一帆船在海面上飘荡,看到天边的云层中透露出来一抹柔情的光。

书里有别人故事,也看到作者一路成长,原来她不是奇葩,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上有和自己一样的同类人。她好像慢慢地释然过往,不去一味剥开自己的伤疤。

她开始去培养兴趣爱好,慢慢地,觉得心里有许多想法,找不到地方安放,于是就到自媒体上去写。只希望有一个地方接纳我的碎碎念,大胆迈出第一步去公开她的每一篇文章。

文字是真的会治愈人,在码字中姑娘不再将自己包裹起来。不幸的过往,有时会陪伴自己很久,也会不断在心里累计,而她能做的就是不去逃避,怀着一颗宽的容心允许它的存在。

在今后,她会荡漾在书海里,拾起作者送来的温暖,默默地在心里道一句:感谢。

姑娘喜欢周国平的书籍,在书中,他说:“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