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搭子”?
近日,#搭子成为一种新型社交关系#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饭搭子”“旅游搭子”“演唱会搭子”“游戏搭子”“运动搭子”“摄影搭子”,各式各样的“搭子”关系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在年轻群体中日渐流行。
什么是“搭子”?网络对其的解释是,“人与人规律性地结伴进行活动的一种关系。搭子式友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毕竟万物皆可搭。在00后看来,“搭子”就是,个人不能或不愿单独完成的事情,找个陌生人作为“搭子”一起做,合作结束后退回各自的生活,下回因为某件事再次搭伴。
在社交平台上,00后们如此形容“搭子”的重要性,“可以没有爱情,但是不能没有搭子。”
事实上,“搭子”这种关系在互联网上火起来之前,早就已经存在了。而高度通达的互联网,给了更多年轻人找“搭子”的平台。
4年前,人类学家项飙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就提出了“消失的附近”的概念,生活在原子化的现代都市,人们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缺乏热情和精力去经营亲密关系,与“附近”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和脆弱。
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动物,是一切社交关系的总和,被压抑的社交需求始终都在。
于是,“搭子”就成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这种和陌生人建立起的现实连接,是基于***同需求的主动选择,且自带某种心照不宣的边界感。
年轻人越来越钟爱“搭子”,因为它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简化和提纯,在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淡化了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情感成本。
也有人说,“搭子”是一种“快餐式友谊”,营养价值不高,反映出现代人情感能力的潜在“降级”。这种担忧虽然契合项飙“现代人追求即刻满足”的判断,但却并不尽然。
“搭子”关系的存在,不仅填补年轻人某些时刻对陪伴的需求,还可以与亲密关系并行不悖,而且有转化成亲密关系的可能。
3月31日,话题#思路打开:#用找“饭搭子”的方式相亲#登上微博热搜,给“搭子”这种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想象空间。
本期,我们就和几位有过“搭子”经历的年轻人,聊了聊他们的故事。
他们当中,有人因为一顿牛杂火锅,结识了千里之外的好友;有人害怕孤身一人看展,误打误撞建了“活动群”;有人拼桌后不仅免于排队,还解决了住宿问题;还有人在图书馆“书搭子”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迷茫的时期。
或许,“搭子”正是年轻人寻回“附近”的勇敢尝试,伸出触角去探索适合这代人的社交关系,用另一种方式感知生活的美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