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不好看?你可能是看了假的音乐剧——最Friendly的音乐剧入门指南

自从入了音乐剧的坑之后,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四处卖安利(不能就我一个人吃土!),却发现大家对音乐剧的误解实在是太多:有人认为音乐剧 = 歌剧 = 阳春白雪,高雅艺术欣赏不来;也有人因为首次接触时用了错误的打开方式导致了心理阴影,与这项美好的艺(da)术(keng)擦肩而过;种种误会真是让我忍不住想疾呼:“你们这是看了假的音乐剧啊!”痛心疾首的我决定先把安利放一放,来一发科普辟谣,讲讲到底什么是音乐剧,以及音乐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觉得音乐剧是高雅艺术的,八成是将音乐剧与歌剧混为一谈了。来我们先画一下定义: 音乐剧 ≠ 歌剧 =高雅艺术 。说人话就是:歌剧的确是高雅艺术,但音乐剧不是歌剧啊!(敲黑板!!!)

歌剧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剧从中衍生而出,起初被视作歌剧的现代版本,但随着两者的各自发展,歌剧逐渐以正歌剧为主流,而音乐剧却渐行渐远,拥有更丰富的表达形式,如今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广泛更受众的艺术形式了。空说有点抽象,咱们来看个对比表↓

表里写“随便”的真不是随便写的,是音乐剧就是这么任性!上面说到的“更丰富的表达形式”,就表现在其音乐和演唱风格的不拘一格。音乐风格可以是古典式但更多是流行乐,还有爵士、摇滚等等,唱法也随着音乐风格而定,包容性很强。所以如果现场看剧,最直观的的一个区分方式是: 看演员戴没戴麦!

没戴麦的是歌剧,因为美声唱法穿透力极强完全不需要麦。

戴了麦的是音乐剧,毕竟除了高能的美声腔,其他唱法不用麦后排观众就听不见了。

在台词方面两者也有显著差别,歌剧的台词表现形式分成宣叙调和咏叹调,宣叙调用来叙事对白,咏叹调用来抒情,翻译成人话就是: 不管是对白还是独白,歌剧的台词都是唱出来的。 音乐剧的台词则是 说出来的对白和歌曲两者的穿插混合 ,其中歌曲是推动剧情的一部分,多用于表达人物的情感。此外歌剧里唱歌的只管唱歌,中间有少量舞蹈由专门的舞者进行表演,而音乐剧的演员则是三项全能,又要演又要唱还要自己跳舞。从艺术分类上来说, 歌剧是为了唱歌而讲故事说主题,是音乐艺术;而音乐剧是为了讲故事说主题而唱歌,是戏剧艺术。

说白了音乐剧就是一部演员们一言不合就要拉歌尬舞的戏歌舞都非常优美就是了~对于这种表现形式大家很陌生么?难道你们忘了大明湖畔,哦不,是断桥边的白素贞了么?没错,把新白娘子传奇搬进剧场,就是一出音乐剧。包括小时候常看的《美女与野兽》《狮子王》等有金曲传唱的很多电影都是由音乐剧版本改编成电影的。想想大家早在还不识字的时候就已受过音乐剧的熏陶了,你还觉得这是高冷艺术么?

大部分人一提到音乐剧就想到百老汇,这本身也不无道理,毕竟英美系音乐剧中百老汇的确顶半壁江山(真·半壁江山,不是汪峰那种)。 百老汇 是纽约曼哈顿的一条大道Broadway的音译(饭圈内一般按意译直呼“宽街”),因为这条路上开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剧院,每天有上百场剧同时上演,成为了美国戏剧文化发展和输出的重要据点。蓝鹅这只是半壁江山,音乐剧饭们朝圣的另一大据点,是 伦敦西区(London's West End)

伦敦西区 是一个文化概念,不局限于地理位置上的伦敦西区,主要指从东边的Aldwych经Shaftesbury Ave到西边的摄政街这一片剧场密布的区域。西区剧院的历史远比百老汇悠久,上演的戏剧从传统严谨的莎剧到各种前卫戏剧无所不包,也是孕育了无数经典音乐剧的摇篮。由于美国长期强势的文化输出,导致百老汇的名气风头一直盖过了西区,但很多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猫等等)都是在西区剧院生产出来并输出到百老汇的。如果有机会去伦敦旅行,一定要去西区看一场剧,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超值体验。

蓝鹅(我真的好喜欢说蓝鹅),即使百老汇+西区依然不能代表音乐剧,因为它们只是 英美系音乐剧 的代表,而音乐剧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是 德奥系音乐剧 。德奥系音乐剧以柏林和维也纳为核心,由德国和奥地利的德语音乐剧团创作,用德语演唱。虽然相比西区,德奥系可能更加令人感到陌生,但在音乐剧界它们和英美系不分伯仲,都是不可或缺的瑰宝。德奥系的经典包括伊丽莎白(外号一粒沙),德版莫扎特(简称德扎)等等。此外法国音乐剧也有很多优秀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法版莫扎特等等)。B站上有一个特别好的德奥系音乐剧和法国音乐剧的 经典曲目cut (点击可直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音乐剧作为欧美起源的艺术形式,在亚洲地区发展就相对较弱,不过日本凭借其全亚洲最出色的音乐剧团—— 宝冢歌舞团 ,在音乐剧界占有一席之地。宝冢歌舞团不仅改编过大量欧美音乐剧(伊丽莎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制作过日本本国故事为蓝本的剧目,还培养出了大量非常优秀的音乐剧演员。或许大家没有看过宝冢歌舞团的演出,但是说起女王大人天海佑希应该是无人不晓吧!女王大人就是宝冢音乐学校毕业又在宝冢剧团工作后出道的。

目前国内的音乐剧尚还处在发展阶段,但也有非常出色的改编作品——《我,堂吉诃德》、《音乐之声》等,个人感觉改编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程何大大(对就是朗读者节目里那个才女程何)。这两部剧今年都有在北上广深公演,入了坑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去看,剧目本身十分经典,程何大大的翻译也信达雅自然不着痕迹。

上面说了,音乐剧是一种音乐、舞蹈、表演乃至杂耍特技综合的表演形式,其丰富的组成造就了极高的观赏性, 音乐旋律,舞台布景,舞美编排,剧情安排 等等都有引人入胜之处。就音乐风格来说,不仅有常见的流行乐音乐剧(妈妈咪呀),还有轻歌剧(歌剧魅影),摇滚乐(法版莫扎特,摇滚校园),爵士乐(芝加哥)等等,热门音乐剧里的歌曲唱段大都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不小心多听几遍就会被洗脑,甚至你很有可能早就听过而不自知罢了(猫里的Memory,艾薇塔里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等等);就题材来说,有历史剧(悲惨世界),爱情剧(西贡小姐),现代生活剧(Q大道、吉屋出租),喜剧(窈窕淑女),儿童剧(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等,无论什么年龄段,无论爱好什么风格题材,总有适合你的那部剧,谁让音乐剧选题和形式都这么“随便”呢(?)?布景舞美,也是音乐剧的一大看点,好的布景不仅本身能给观众美的享受比iMax神马的震撼多了~还能帮助更加立体地塑造故事场景。歌剧魅影地下湖心一幕的布景美轮美奂叹为观止,冉冉升起的蜡烛和雾气弥漫的池面将剧中哥特式的阴郁美学推至极致,当年首演时甫一出现就获得满堂喝彩。而布景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也为魅影在歧视欺凌下产生的暴虐自卑的性格做出了铺垫。一说到魅影就开启话痨模式

总体说来,音乐剧是以上各个元素的完美融合,在一场演出中获得视听各个方面的冲击和享受,买一张票相当于看了好几场演出,简直太值了有木有!咦不是说好先把安利放一放的么?!

音乐剧虽好,打开方式也是有讲究的。错误的打开方式不仅欣赏不了音乐剧,还会觉得浪费了票钱,白白吃土。所以我先说说我认为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虽说不是高雅艺术,但还是不建议首次接触音乐剧的朋友不加选择地贸然去看,毕竟这种艺术形式的观赏重点和电影、话剧都有所不同,若是抱着不恰当的心理预期去看,很有可能是要失望的。

刚刚说了音乐剧是为讲故事而唱歌,所以歌舞在其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这就必然导致了用于叙事的时间相对少了,因此 剧情性不强是大多数音乐剧的特点 。尤其是在眼下电影情节越发烧脑的时代,音乐剧的剧情相比真的简单很多,按我某个小伙伴的话说:“搁美剧里十几分钟完事的情节在这嗷嗷唱了一晚上。”哈哈哈哈我先笑会~所以如果 抱着看剧情的心态去看音乐剧,失望是不可避免的。 个人认为, 音乐剧的看点在于音乐、舞蹈和剧情的完美融合 ,三者相辅相成,用更感性丰富的形式将剧中人物的情感传达给观众。所以,能全情投入地欣赏歌舞是能真正享受音乐剧必不可少的。

想要全情投入,前提是: 熟悉。 你需要 熟悉剧中的音乐风格 ,才能确保不会看到风格不喜欢的剧;最好还能 熟悉剧中的歌曲唱段 ,而不是去现场坐等惊喜。这是与电影很不同的一点,因为电影的主要看点是剧情,所以大家去看影片前都会尽量避免被剧透,免得搅了兴致;但音乐剧剧情并不是最大的看点,重要性完全比不上音乐,甚至有时还会排在舞美之后;况且很多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实在也不用担心因为听过里面的音乐就有被剧透的扫兴。因此在我看来,抛开剧情,音乐剧就类似一场主题演唱会,试问你会去听一场由一个完全不认识的歌手唱完全没听过的歌的演唱会么?或许会,但毫无疑问你如果喜欢一个歌手或是某些歌曲,你会主动想去听Ta的演唱会。熟悉了音乐,现场才能更好地欣赏。更何况绝大多数经典音乐剧都不是汉语的,完全不准备就去听现场,对听力也是相当大的考验啊!

回想我头几次看音乐剧,真是惨痛的教训。第一次看的是《窈窕淑女》。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部非常可爱的喜剧,讲一个出身卑微的卖花女被一名闲来无事的中产阶级语言学教授改造成淑女的故事,里面有大量的经典唱段,人物形象也轻松俏皮,按说很好看。可惜我当时毫无准备,甚至连赫本演的电影版都没看过就一无所知的进了剧院,整场都在纠结“为啥这老头要改造卖花女”,“这段音乐刚刚不是唱过了么怎么又唱了”,摆错了重心,导致完全没有欣赏好这部剧。

但冥冥之中上天教导我不(ji)要(xu)放(zhuang)弃(bi),于是就有了锲而不舍的第二次看剧经历——《歌剧魅影》。由于之前看过张国荣的《夜半歌声》,和《歌剧魅影》改编自同一个故事,也大概知道剧中音乐的风格,自觉问题不大,就满怀信心地又一次走进了剧院。蓝鹅现场一看才发现这部剧属于轻歌剧(即大部分台词都是用唱段表达的),得认真听唱词才能跟得上剧情发展,但没有事先听过音乐,唱词内容只能靠现场听+偷瞄舞台两侧的翻译,搞得我面对着惊艳到挪不开眼的舞台布景和舞美编排,却不得不抓紧空隙偷瞄台词,一心二用,都没法好好欣赏音乐和演员的表演,边看边心里懊恼得不行。于是回到家后我循环播放了好几天剧中音乐,又去B站怒刷了好几遍25周年纪念版,然后第三次走进了剧院二刷魅影。这次眼睛终于够用了,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魅影缔造的音乐世界中,看得一本满足,回家激动到失眠捂脸嘤嘤嘤

个人认为判断一个剧适不适合看最稳妥的方法是先看看电影版,如果觉得电影版好看唱段也喜欢,再去看音乐剧版,基本就不会踩雷了。

如果你坚持看到了这里,我觉得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经典剧目了。虽说这不是安利贴,但如果一开始选了部不太友好的剧,也算是不好的打开方式啊,再说这不是入门指南么心虚ing……先说说最经典的吧。目前公认的经典有4部,也是很多人的入门之选:

四大音乐剧

以上每个中文剧名附百度百科链接,英文剧名附B站官方录像链接,欢迎点击前往观(ru)看(keng)嘻嘻嘻

其中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和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nberg)各占半壁江山,两位都是圈内巨擘,除了这几部还都有产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音乐剧作品,是广大迷弟迷妹心中的神,外行光是记住这两个名字也够出去唬人了哈哈哈。

好啦言归正传,个人认为 歌剧魅影是最适合入门的 ,原因(绝不是因为这是我的心头好白月光纯元皇后!)如下:1.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有谁不爱看爱情故事?更何况剧情内容和该剧作者自己的爱情故事高度重合,这个八卦可以自行百度一下);2.舞美布景华美到无以复加,地下湖心一幕布景令人击节赞叹,假面舞会华冠丽服美不胜收,坠落的水晶灯现场效果非常震撼,讲真这种剧没有剧情我都愿意看;3.音乐完美,歌词完美,全场20多首歌无死角地好听,营造气氛抒发感情推动剧情都恰到好处。个人觉得,如果这种剧看了都还不喜欢音乐剧,那真的可以放弃了,摊手~

国内的剧场选座大多比较方便,基本从价格就能看出来,相对靠前同时靠中间的是最好的;太过于靠前的座位可能需要仰视舞台,视角不是很好,看下来会有点累;同等价位的第一层后排和第二层前排选第二层前排,高度可以加宽视角。在国外剧场看剧时除了刚刚说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些座位位置比较靠前价格却很低。这个时候不要着急捡便宜,因为很多剧场内是有支撑柱的,这些位置可能恰好被支撑柱遮挡,会影响视线,所以很便宜。这种票一般购票界面会注明是完全遮挡或是部分遮挡(Restricted View),如果预算有限又想往前坐的朋友可以冒险买买看,因为据说有些位置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只有一点点时间会被挡住,但老实的歪果仁也会将它算作遮挡座位低价处理,这种买到了就很划算。所以重点是要留心看清标注,仔细权衡。

最后来啰嗦一下观剧礼仪吧,其实礼仪方面基本跟看电影差不多,但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 关于偷拍的态度 。按说剧场是严禁偷拍的,入场时还会有检查,但是音乐剧毕竟不是电影,不是世界上每个地方的人都有机会去现场看喜欢的剧,而且有很多剧并没有官方录像,所以在饭圈内,偷拍是很常见甚至很受粉丝们感激的行为,很多喜欢的剧或卡司不来本地演出,只有通过偷拍的视频才能一窥其风采。在B站看剧,会有一堆弹幕跪谢偷拍者和上传者,这也算是圈内特色吧!圈内偷拍的视频一般会上传***享出来,十分珍稀的也可以用来交换其他珍贵资源,这是与电影话剧等其他形式不同的地方。不过即使圈内默许偷拍也要讲基本法, 一定不能影响其他观众,更不能影响演员 。之前MC叔(Michael Crawford,第一任魅影扮演者)就吐槽过有一回他正在台上演唱,台下第一排有人手机响了(当时是90年代手机还很少见),而且那人还接通了电话,把电话举起来对着舞台,给电话那边的人直播演出,吓得MC叔差点忘词哈哈哈哈。

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感觉看完的人如果没有被安利到,那就一定是真的爱我啦,我也爱你,谢谢观看,比心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