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琅琊榜》的梅长苏穿越到三国,能给比得上诸葛亮吗?

虽然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严格依照《琅琊榜》和史实来分析这个问题。

其实尽管很多《琅琊榜》的粉丝都热榜琅琊榜是难得的权谋计,从影视剧的角度来看,无疑是上佳的作品。但从权谋本身来看,其实是比不上《大明王朝1566》,更别说和历史上真正的权谋风云相比了。也因为如此,就算梅长苏真的凭借自己谋略穿越到三国,也实在是比不上诸葛亮。

《琅琊榜》中大家都知道是以大梁这个国家为主体的权谋剧,但是古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人才、税收、财政和军队。这就带来了几个问题,比如:

那么剧中有讲到人才选拔是依靠门第、举孝廉还是科举考试呢?那么剧中有讲到皇室用钱,也就是依靠财政,那么财政又是怎么来呢?又是怎么用征税的呢?征税的税种又是依靠什么呢?

比如先从军队这个角度说叨下。《琅琊榜》在剧中讲道,一只大梁的七万人军队,还是精锐部队全军覆没,这对于一个处在尚未统一、仅仅是地方割据政权来说这种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可是全军覆没后,梁国居然就这样平稳度过了?历史上,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号称八十万大军,实际上不过是十几万军队,若按照精锐部队算,估计精锐部队不会超过10万大军,可是曹操输了赤壁之战,是什么结果?

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就此中断,甚至由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割据局面!而《琅琊榜》中居然七万精锐毁于权谋,但周边的政权却没有趁机动手,关键是剧中没有描述道周边政权是否也有内乱,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设定。

从税收来说,宫中用度却丝毫没被提及,号称念及?天下苍生?的梅长苏等人的理想国度,同样没有分析到供养一支军队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劳动力提供后勤,甚至造成了多少家庭破碎。

说实话,如果仅仅以剧中的梅长苏来说,可以看得出导演和作者都努力在塑造梅长苏是一个谋略大师,擅长待价而沽也擅长借势,但从爽剧来说足够了,但与历史上同样是谋略大佬的诸葛亮相比却还是差的很多。

诸葛亮是什么人?

诸葛亮年纪轻轻就能足不出户而提出《隆中对》,从事后来看,刘备在早期贯彻《隆中对》的方针时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判断,既包括了对几个大势力的分析,也包括了如何借势、如何把握时机,这才是真正的谋略。另外,从诸葛亮作为辅政大臣,却能顺利压制李严、稳住朝纲还能多年来让阿斗刘禅信服,这是阳谋,也是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