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感应术是什么
一种古老采气法:乾中掌自然感应法
胡羽泰
2019-12-13 07:16
关注
一、功法渊源与特点
乾坤掌功法发源于殷商耿国,大约距今有三千余年。耿国在武王伐纣之后不复存在,国人散居于山东半岛及江苏沿海一带。乾坤掌功法与商代《归藏易》密切相关,主张“复归于坤”的功理。
乾坤掌功法的特征是:重视与大自然的感应,而不主张“采气”。大自然感应是人与天地万物(动物、植物、矿物)相互感应,相互交流能量信息,不是单方面的采气。功法全靠口传心授,古代不著于竹帛,故无书可读。
耿国的后人耿乃光先生,根据家传及对山西省等地耿国后商的访问调查,编撰成《乾坤掌养生功
法》公诸于世。
乾坤掌养生功的基本功法包括四功和八法。四功是一、合掌功;二、感掌功;三、击掌功;四、抖掌功。八法为压、擦、对、振、翻、转、推,抓八种掌部的动作。四功中以感掌功为功法的核心。由感掌功引出的意念心是乾坤掌功法中的个重要概念。在乾坤掌的许多基本功法和分支中都贯穿着感掌功。掌握了感掌功,也就掌握了乾坤学功法的精髓。
二、感掌功口诀
双掌相对合未合,掌心之间微微热。推时相拒拉相吸,两掌振荡应脉搏。逐渐加大掌间距,二指放松并弯曲。形成体外意念心,其中出入乾坤气。一心血脉达二心,二心气脉返一心。心应三才***感应,气血通畅寿康宁。
三、自然感应法
1.天体感应与坤循周天乾坤掌功法由于源出《归藏易》,故极重天体感应。
天空中的天体属坤,包括月、二十八宿、太阳,故用“坤循周天”来表示天体感应。对太阳的感应一般选在黄昏自落时进行。这个时间象征乾(太阳)复归于坤(大地),是阳趋阴的时刻。对月亮的感应时间有两个:月亮初升时和每月初二新月尾随着太阳落山的时刻。这象征太阴(月亮)附于象征乾的天空。
2.大地感应与乾行地脉
大地感应以直接对自然界的岩石、土壤感应效果最好。我国西北地区不少人常期往在黄土高原的窑洞之中,被黄土包围,深得地气,这些人的身体素质都很好。岩洞也是练功的好场所。不论是天然的溶洞还是人工开凿的岩洞,只要没有人工材料的被覆,都适于练功。
通过大地感应功的经验,人们发现在不同的地方练功的效果不同,人们将此归于地气。人们发现有一些地区地下不但阴气充沛,阳气也非常充沛。经验表明这些地区呈条带状分布,并在地形、地貌上有所反映。这些条带状地区,在乾坤掌功法中称之为乾行地脉。与前述坤循周天一样,乾行地脉也是乾坤掌法中的重要概念。
关于乾行地脉的特点,过去乾坤掌功法中是这样描述的:“乾行地中,其迹若带,其状若坎。阴阳之所会也,五行之所聚也。”
笔者根据几十年的野外考察与研究,认为乾坤掌功法中的乾行地脉就是现代构造地质学中所说的断裂带。断裂带是地壳中最活跃的部分,在地壳上呈条带状分布。断裂带地表植被发育,地下矿产丰富。断裂带上地热、电磁场与气体释放均呈现异常,确实是“阴阳之所会,五行之所聚”的练功的好地方。
3.生物感应
乾坤掌功法的生物感应以植物为主,因动物感应练功(龟、蛇等的条件现在已不存在)。乾坤掌功法对植物感应练功可在森林、草地、公园中进行。
练功时先做合掌功片刻,然后将双掌对着树林、草地、田园、花圃进行感掌,并以振掌法加大感应。感应结束后再练合掌功,片刻后收功。乾坤掌功法对植物的练功手法是感应,是把生物看作是***同练功的朋友。练功者首先对生物发气,生物感应后立即回应,发生真气。通过感应,练功者增进了健康,树木更加繁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练功复归于自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