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算盘的历史

1.算盘的历史

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 要成就之?,?今已有?千多年的历 史了。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 国家。算盘,是由古代的“筹算”演 变?来的。 “筹算”就是运?“筹 码”——?种削制?签来进?运算。 唐代末年开始?“筹算”乘除法,到 了宋代产?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明代数学家吴敬著《算法?全》中, 已正式有了“算盘”这?名称。约在 明代初年,算盘逐渐流?,?论述算 盘的著作,在?五世纪中叶已经很多 了。由于珠算?诀便于记忆,运算? 便,遂在我国普遍应?。同时,也陆 续传到了?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泛欢迎。

在?类历史上使?过的计算?具 多种多样,?计算尺则是最为?泛使 ?的重要计算?具之?。早在17世纪 初,计算?具在西?国家呈现了较快 的发展。?先是闻名于世的英国数学 家纳?尔(J.Napier)最早创?了对 数概念,并在他所著的书本?还介绍 ?种新的数字运算?具,既是后来被 ?们称为“纳?尔计算尺”的计算? 具。这种计算?具由?根长条状的? 棍组成,?棍的表?雕刻着类似于乘 法表的数字,纳?尔?它来帮助进? 乘除法计算,使数字运算得到极?简 化。然?,纳?尔在数学领域最伟? 的贡献则是他在1614年发表的对数概 念,?由他开创的对数概念整整影响 了?代数学家,并极?的推动了数学 向前发展,?计算尺的基本原理正是 应?了对数原理,所以纳?尔的发明 也为今后的计算尺发展奠定了基础。 ?纳?尔发明了对数概念以后不久即 由?特(E.Gunter)与奥却德 (W.Oughtred)等先后创制了对数尺度 及原始形式的对数计算尺。计算尺的 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产需要和? 艺?平?逐渐进步的,它经历了三百 余年的发明与创造,经过?数名数学 家以及各类专业技术?员的不断努 ?,特别是世纪初?七?年代, 计算尺产品已成为计算?具发展历史 上?艺最为先进、制造最为精美、品 种最为繁多、使?最为?泛的计算? 具。算盘

我国?民使?算盘?今已有?千 多年的历史了,真正流?最?泛的珠 算书也有400来年了。算盘,是由古 代的“筹算”演变?来的。“筹 算”就是运?“筹码”,即签来 进?运算。唐代末年开始见到筹算乘 除法,到了宋代产?了筹算的除法歌 诀,明代吴敬著《算法?全》中,有 了算盘这?名称。约在明代初年,算 盘逐渐流?。 由于珠算?诀便于记 忆,运算简单,因?在我国被普遍应 ?。同时也陆续传到?本、朝鲜、印 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 受欢迎。国际上曾多次进?过计算速 度的?赛,在和计算机对抗赛中,每 次加、减法的速度冠军都是算盘。可 见,算盘?今仍有?武之地。

2.算盘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使用过的计算工具多种多样,而计算尺则是最为广泛使用的重要计算工具之一。早在17世纪初,计算工具在西方国家呈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是闻名于世的英国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最早创立了对数概念,并在他所著的书本里还介绍一种新的数字运算工具,既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纳皮尔计算尺”的计算工具。这种计算工具由十根长条状的木棍组成,木棍的表面雕刻着类似于乘法表的数字,纳皮尔用它来帮助进行乘除法计算,使数字运算得到极大简化。然而,纳皮尔在数学领域最伟大的贡献则是他在1614年发表的对数概念,而由他开创的对数概念整整影响了一代数学家,并极大的推动了数学向前发展,而计算尺的基本原理正是应用了对数原理,所以纳皮尔的发明也为今后的计算尺发展奠定了基础。自纳皮尔发明了对数概念以后不久即由甘特(E.Gunter)与奥却德(W.Oughtred)等先后创制了对数尺度及原始形式的对数计算尺。

计算尺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生产需要和工艺水平而逐渐进步的,它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发明与创造,经过无数名数学家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特别是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计算尺产品已成为计算工具发展历史上工艺最为先进、制造最为精美、品种最为繁多、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算工具。

算盘

3.算盘的历史

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重要的发明,在 *** 数字出现前是全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

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

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4.算盘的历史发明时间和人物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入不少精力.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当时的五珠中算盘不是穿珠算盘——珠中无孔(没有档),名曰珠盘和盘珠.那时把涂有不同颜色的算珠放在一个刻有一排排纵向弧形槽内的木盘上.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 算盘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算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关它的起源却争论了上百年,无法统一.但愿有更多的有志者投入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早日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告慰于古人.无愧于后代.。

5.珠算历史

珠算之名最早见于汉朝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

现在说珠算有1800多年的历史,应该就是根据这个时间点计算出来的[3] 。不过,那个时候的算盘运算法与今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3] 。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现代珠算起于元明之间。

元朝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的36句口诀,即与今天的大致相同[3] 。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

元代刘因(1248~1293)《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中有一算盘图。

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里更记载了一段有趣的俗谚:“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

把这里的“婢仆”换成职能部门的某些工作人员,同样熨帖[3] 。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闽建(福建建瓯县)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朝程大位编的《直指算法统宗》。

国务院已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13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2013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备选名单,中国的珠算位列其中。

[4] 2013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为期6天的会议将审议近30个非遗申报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的珠算。

[4]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6.算盘的厉史

算盘,又作祘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

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