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气功么!

气功是一种用入静和调节呼吸等方式进行锻炼身体、防治疾病的方法。导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

(1).我国特有的一种健身术。以集中意念、调节呼吸、柔和运动等方式,诱发人体潜力,促进各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

(2).我国特有的一种武功。运气后得大力,能碎砖破石,承受重压重击。或显轻功,能悬体纸条而纸不断,人登气球而球不破。

气功疗法包含心理疗法,但是与心理疗法有区别。心理疗法一般是指医生用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对觉醒状态下的病人进行说理、暗示治疗;或用一些特殊的诱导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种表面上有些类似于睡眠的催眠状态,再对呈催眠状态下的病人进行暗示治疗。故病人始终是被动的。而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病人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从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硬气功多在中国武术中练习坐马及站桩时同时进行,主要使全身肌肉紧绷,以意识控制各组随意肌及半随意肌,气须要下沈到丹田部位(概念穴位),现代用语即是腹式呼吸,尽量拉下横隔膜,将腹肌最下部份绷紧,自己觉得身中之气到了丹田。

软气功佛教之坐禅冥想,道家之养生功(及现代之柔软件操),皆属此类。不需要紧绷肌肉。将心念注意在深长呼吸上,使之无旁念。慢式太极拳路及中国武术南拳门派咏春,最初入门练习之第一套拳路小念头,即属此类。软气功不需要大量消耗体力便可以加强肺气量,亦可运动各处肌肉,包括人体内部之半随意肌,活动(被动)人体内部之脏腑器官,所以适合各类人士练习。对老人,来经女士,病人等不可以作大运动量之人士特别适合。

气感气感是指练气功或意念集中在身体某部分时会产生的热、麻或痒等感觉。虽然气感是大部分练气功的人都会有的经验,但气感的成因尚未被研究出来。

有理论认为气功是幻觉,但幻觉并非无意义,它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梦的〝心身作用说〞)。气功的胀麻幻觉能驱动自律神经中的修补神经而达健身的目的。

此外,有些时候,下述的生理反应往往也会被气功修习者指为“气感”的:

当深度放松时,微血管的微循环旺盛起来时的各种感觉,多数是暖,如果还有麻痒的话,中医还说这是有“风”。初学者常说这是“气到指尖”。

呼吸深长,血气旺盛,肢体大脑得到充足供血供氧时的精神爽利感觉。常被描述为“感到一股气涌上来”,甚至是大小周天运行,内力增进等。

进入类似默剧或自我催眠的状态,尝试用意识去影响不容易控制的部位时的感觉(内脏之类的不随意肌)。有时肢体还会处于一种平时很少会做的姿势下(不同的桩功),重心、负重位置都跟惯常的有所不同,再配合设想和呼吸,因而刺激到一些平时很少运动的位置以至内脏器官,使之都得到运动,为习练者带来一种不常见,但又很惬意的个人境界经历。这往往会被称为以意导气,以气导体,以至打通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等等。

神经的生物电反应,例如肉跳、眼眉跳、以至抽筋等。如果这些反应是气功修习著希望它发生的,或者在控制和预期下发生的,可能会说这是“神功大成”了;如果是不想它发生的,或者失控地发生的,就叫“出偏差”,以至“走火入魔”

用上上述的现代术语来陈述,气感就变成科学可解释的东西而不是幻觉了,可以跟西方科学进行对话、交流了,可是由于没有了“阴、阳、虚、实”,和五行八卦那类词汇,令到传统或老一辈的气功从习者感到不是味儿,觉得好像贬低了气功似的,甚至可能会被讥为挟洋自重。

气功的体验在练气功的过程中,人们常有一些体验。较常见的有气感、感觉敏锐、定静等等。

气功流派气功在历史上处于民间流传的状态,并形成了医家、儒家、道家、佛家、武家等众多的流派。医家气功强调保健、延年,道家气功讲求性命双修,佛家气功讲求明心见性,武术气功则注重强化肌肉,发劲等技击应用。气功与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

气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畅。

二:中国气功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中国气功强调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机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功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动态适应。

中国气功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气功修练强调人要适应社会。

中国气功强调形神统一。气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心理功能。气功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中国气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医家的影响。

中国气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的一些理论及健身祛病的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气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