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星频频自杀?
近日来日韩演艺圈遍唱死亡之歌,韩国女星张紫妍,日本新生代偶像伊藤隆大和韩国资深歌手李昌容相继自杀。一时间明星媒体民众全部陷入低迷和哀伤中,因为他们三人中年龄最长的李昌荣也不过38岁。
韩国经纪公司与艺人之间的契约矛盾由来已久,事实上,韩国二三流艺人的收入甚至都未必能买汽车。君不见曾有某红遍亚洲的男孩组合成员骑摩托车出车祸的新闻,这时候人们才忽然发现原来超级巨星连车都买不起开不起。而前段时间宋慧乔与经纪公司的纠纷更是使得韩国经纪公司的声誉一落千丈。对于新演员张紫妍来说,她毫无话语权以及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她甚至不能节约。尽管在各大颁奖典礼上韩国明星以最能衬托自己的形象出现,可是他们就像灰姑娘一样,过了午夜十二点一切就重回原点。衣服,借的;鞋子,借的;珠宝,借的;房子,要么租的要么只能住公司宿舍;收入基本归公司所有直到将培训费用还清。
张紫妍刚刚因《花样男子》为观众初识,之前的百想大赏也风光露面,算的上处于事业上升期。然而正如遗书上所说,,“我是软弱而无力的新人演员。我想脱离这段痛苦。”在遗书后面,她写了时间和ifensi号,并在每一页遗书上都印了手印。她用死亡来抗争不公的待遇,假若不能终结悲惨的生活,宁愿死去。
你能看出她眼中心里的拳拳恨意么?也许她恨的只是自己——因爱而生的恨无处不在无处可寻。娱乐圈,实在居不易。作为艺人不红,这是原罪。多年以前王晶说过,在香港,一个导演可以拍片很烂可以招致千夫所指,就是不能不卖座。同理,不红的艺人,这是原罪。娱乐圈纷繁复杂的虚华硬生生把人分成了阶级,不是货物胜似货物——明码标价的。
春生冬杀本是规律,只是如今春天刚到,娱乐圈的死讯就接二连三,实在叫人唏嘘。朝夕继见的明星们原来悲观如此,生存的确不易,然而生命太美好绚烂,健康的活着已足够好。
万丈红尘中保持眼下清明并非易事,但,活着总归图个念想不是?张紫妍死了。真遗憾。她和伊藤隆大李昌容们都不能见到自己拨云见日的那一天,幸福的生活也成了幻觉和永诀。
2008年12月26日
今日娱论
“饭岛爱死了,不排除自杀可能。”有关饭岛爱之死的新闻大多是这么写的。从八卦角度来看,它所暗示和明指的正是自杀。饭岛爱,那个离家出走、当雏妓、继而拍摄AV的少女,先是倦于色情行业这条“邪路”,以《柏拉图式性爱》(书籍、影视)表达自省,之后步入娱乐“正轨”。终于,她对“正轨”也表达了深恶痛绝,方式就是自杀。这是一个快捷的理解方式,然后就是想像力的大肆介入:36岁的女人,还算年轻,美貌依旧,周身震荡着性感的微尘,呛人鼻息,诱人至深。她打扫庭院,清洁自身,然后死去。就是这样。
这条死讯不能不让人联想到2008年的韩国明星自杀现象。一个东西一旦成为“现象”,必然是件气势磅礴而又恐怖滑稽的事,一如三十年来的鸡血针、气功、中华鳖精、中国可以说不、学习的革命和“成功”或“奋斗”等现象。
所谓“韩国明星自杀现象”就是一张死亡名单:安在焕、崔真实、张彩苑、金智厚。有报道称,自杀在韩国明星当中并非2008年的孤立事件,而是有“传统”可循的。2007年2月,27岁的女演员郑多彬自杀;2007年1月,韩国歌手U-Nee在家中自杀;2005年,25岁的女影星李恩珠在家中上吊自杀;2001年,韩国著名乐队“东方神起”中年龄最小的Andy自杀……加上远古的阮玲玉,早年的翁美玲、张国荣等“国粹”自杀事件,有如阎王生死簿流落到了东亚娱乐圈。仿佛死亡不在于自杀者的行动,而在于狗仔队的针孔偷拍和爆出的猛料。
基于此,搁置远在时空之外的悲恸和同情,他们的死可谓“意料之中”、“可以预见”,归结为宿命也未为不可,最后也便给一切自杀事件、给苍白的非常死亡,抹上了一层“正常死亡”的唇红。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描述的失眠症一样,人类的自杀症也有传染性。就是说,自杀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作为归结者,不妨如此轻薄地下结论。
不过,虽则言辞轻浮刻薄,但并不影响“结论”的“普遍真理”性。换言之,自杀并非娱乐圈专有,亦非娱乐———自杀(恶性且诡异的丧亡)居然成为娱乐版的热议话题?单是这么一想,就能立即感受到自杀赐予同类的喜剧观感,以及之下的不朽悲剧———人类有史以来一直面临的严肃而重大的问题和“现象”。明星自杀构成“现象”,而痛饮敌敌畏的农妇不构成“现象”,原因无非是明星总处于舆论风暴的核心和镁光灯的聚焦点。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那些不堪重负的孩童在被教师撵出教室之后的离奇死亡,那些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交不起费用而自杀的学生……他们赴死的勇气源于何处?难道真的因为心智没有发育成熟而显得低级?
不是指责媒体,也不是恶心狗仔队,即便媒体的狗仔行为和娱乐制造的可畏人言有时就是谋杀,即便自杀身亡而沉香如故的尸体再次成功地成为媒体和狗仔的谋生器具……事实就是这样,人类发明了媒体,需要狗仔,同时人类也发明了悲苦,需要部分人走投无路一死了之。我想说的是,在他杀和自杀之间,我们如履薄冰地苟活至今,已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