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孔子哀叹:凤凰不飞来,黄河不出河图,我这辈子算是无望了吧!
凤鸟至,河图出,都是有圣人王天下、出盛世时的祥瑞。
凤鸟至,舜帝时凤凰来仪于庭,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
河图,一般与洛书并称河图洛书,传说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孔子自然不会相信祥瑞,只是借此感怀、哀叹天下没有圣君明主,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支持,抱负得不到施展。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
上一章学到,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背景应该是孔子在当时就成了万事通,就成为圣人了,好像什么都知道,因为不管什么人来问什么事儿,他都能够给你回答的很圆满,能够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大家都慨叹老师太博学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孔子对此回应说,我真的什么都知道吗?不是的。我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有人向我求教,我其实也是不知道。但是我能够从他提问问题的两个方面,正的、反的,各种情况来去启发他,一步一步地问到底了,答案就出来了。
这其实是告诉我们,有了好问题就会有好答案。真正解决问题是你自己解决的,而不是我给你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关键是要给予启发和引导。这提示我们要不单是可以向别人问,也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就像我们现在学习李笑来老师的专栏或者学习什么东西,也要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就会提升许多。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以后,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章。
先来看一下原文。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这里就是孔子在发感慨,哀叹,说凤凰现在也不来了,黄河也没有出河图。这些祥瑞都没有出现,看来我的理想和抱负是无法实现了。
解读这一章,关键是我们对于一些像凤鸟是什么?河图是怎么回事?对于中国的文化背景,要有一个了解。在这里先给大家做一下普及。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有龙,凤,麒麟,有很多瑞兽,是我们的图腾。从来没有人见过,但它确是中国人的崇拜对象。
我们中国人都号称是龙的传人。我们说龙凤呈祥,还会期盼着麒麟的出现,但这些我们好像都没有见过。
这都是中国人的图腾,有没有不知道!你说有?没有人见过,说没有,它却一直根植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这里面大家要记住中国的这个龙,它不是我们考古里那个什么恐龙什么之类的,不是那个龙,而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到底有没有这个生物呢?先不管它,只是它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那代表什么呢?八个字。易经中所表示的,叫变化无常,隐显莫测。
空中能飞,路上能走,水中能游,大可以塞满宇宙,小可以细如发丝。这就是我们的龙。
至于凤,和龙一样,也是好像从来没有人见过,刚才我也发了一幅画,大家看一看。
好像始终没有人看到过,只是传说要世界真正太平,圣哲的皇帝出来了,凤鸟才出来一下。
那什么时候凤鸟出现过呢?有记载有两次,一次是舜的时候,凤凰来仪于亭,就是在庭院里面。另外一个就是周文王的时候,凤凰曾经鸣于岐山。
河图是什么呀?它一般与洛书,并称“河图洛书”。
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现出龙马,背负着河图,献给伏羲。伏羲因此而演成八卦,后来成为了《周易》的来源。
我们知道,易经有三个,归藏易,连山易和周易。最后周易传下来了,那两个失传了。
这就是河图的来源,刚才我发了一张图片,大家可以好好看看。
洛书是怎么回事儿呢?就是在大禹的时候,洛河中浮现了一只神龟,背负着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把它上面的图案破解了,算出了应该怎么样来治理河道啊?哪个地方该疏啊?哪个地方该堵?怎么样来合理的引导?并且以此为依据,把天下划分成了九州,以前我们讲过,冀州、雍州、梁州、徐州、兖州、青州、荆州、扬州。
又以此定了九章大法,治理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为《洪范》。在《易经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就是有这些祥瑞出现的时候,表示出圣人。这里边圣人,大家看到了没有,不管是伏羲还是文王,舜帝大禹,都是天下的最高统治者,都是圣人,功在千秋的有名人物。
河图、洛书应当都是玉石之类,自然成文。人们加以加工演绎就成为象征,这东西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是神授予我的。
就像摩西在山上获得上帝的律令刻在石板上,成为十诫。中国人则附会于黄河的洛水,其实就是表达这是天意。
大家想一想孔子,他会不会相信这个?很难讲!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没见过的,他觉得无法考证,他是不乱讲的。他是借此感叹,没有明君圣主,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支持,抱负得不到施展,到了晚年越来越觉得绝望。
因为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修身。
而修身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天下,想救民于水火,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施展出来,恢复周礼,让天下太平,人民免于疾苦。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无论是在鲁国,还是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他都没有能够找到施展抱负的用武之地。所以只能转身去做教育,广收弟子门徒,把自己的思想传播下去,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
壮志难酬啊!你说他会不会有感慨?肯定的。何以见得呢?我们来看。
曾经在论语里就记载,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要渡海去找一片新天地,那个时候没有航海技术,否则的话,孔子真的可能去驾船出海。带着弟子和门徒们,去实现他自己的那种理想大同社会去了。
孔子还曾经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就是孔子早年还曾经对颜渊说,有机会就施展抱负,没有机会藏之于身也不遗憾,恐怕只有你我二人能做到吧!
但事实上一身的本事要使不出来什么感觉啊,龙困浅滩,那是很不爽的!
人算不如天算,自己说了不算,怎么办呢?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施展政治抱负,我就开始做教育。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我还是教育这些弟子们吧,让他们把我的文化传承下去。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是神话传说,在这里代表象征意义,它不在于是不是事实,而在于象征,孔子这是借题发挥。
孔子的理想社会,它的意义不在于说我马上就能实现,而是在于我们设定了一个理想,一个标准。这些象征和标准为人们创造了一种***同价值观的连接,使人类成为人类,社会成为社会。
孔子辞世离现在是2500年了,如果孔老夫子还活着的话,他看到今天的话,我认为他就觉得大同社会已经实现的差不多了。
但是有没有最终实现呢?就现在我们也不能说我们就是100%的理想的社会。这社会还有国家,还有战争,还有疾疫,对不对?还有人吃不饱饭。
但是不能否认理想的存在,因为有理想,有目标,我们才有奔头,我们可能到不了理想中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什么无限的接近。
这就像儒家一直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把身修好,一个家庭可能也没有真正的管理到位,更没有说去能够治国平天下。但是只要有这个理想孜孜以求,那么能做到哪一步都不错,学无止境,我们的理想抱负也是无止境的。
有了理想,有目标,那我们就去追求,就是奋斗啊!人心齐,泰山移,当大家都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的时候了,都想去实现的时候,其实也就离之不远了。
这句话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来说,就是碰上了好时代,我们就要好好的珍惜和把握。另外再和大家说一句,凤鸟至,河图出,是表示出了圣人,其实也就是好的国家领导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重要在哪里呢?就像韩愈说的这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有一个明君,有一个好的伯乐,那他底下就会人才辈出。
像我们说的,周文王传下了十个人给武王,余有乱臣十人而天下治;舜有贤者五人;像汉高祖刘邦,他有张良、韩信、萧何、陈平等;像唐太宗他有李靖,秦琼,魏征等大臣;像宋朝仁宗和真宗的时候,出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等名臣,这都是因为有了明君,很多人才才得以被发掘的缘故。
天下不缺人才,任何时代都缺伯乐。
刚刚说的是另外一层含义了,总而言之,看起来好像字不多,但你要深度来理解,他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深发细节。
好了,时间关系今天的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了,明天早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音zī cuī,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来详细解说,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