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 和相克关系,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 性。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协调平衡被破坏 后的相互影响。这就是五行生克乘侮的主要作用(图1、图2)。
图1五行生克规律示意图
1即资生、助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末^、土、金、水之间^在着有 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因此?对相生的关系.不能误解为五行 之间存在着无序的双向相互资生的关系。五行之间依次递相资生的次序是:木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复生火。循环不息,亦即木火土金 水.依次相生。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 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子关系.因此五行相生 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 故“我生”者为土。因此,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木和火是母子关系,火和 土也是母子关系。
相克
又称“相胜”。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 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关系。因此,对相克的关系,也不能误解 为五行之间存在着无序的双向相互克制、制约关系。五行之间递相克制的次序 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又复克土,循环不已。即木火土 金水,隔一相克。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 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故《内经》把相克称为“所胜”“所 不胜”关系。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木,土为木之“所胜”。由于 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
五行学说认为.相生相克是事物之间正常关系的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无生 则生化无源,无克则亢而为害。相生与相克的对立统一,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协调 平衡。此外,就五行生克的关系而言,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例如:木生火,火生 土,土生金,而木又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而水乂能生木?火又能 生土。如此按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次序,依次为生,生中有克,隔一为克,克中 有生,生克制化,无有穷尽。故《类经图翼?运气上》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 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相乘
乘,凌也,即以强凌弱之意。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 过度克制。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 乘木。引起五行之间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所致的相 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一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 其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 况下,木克土,若木气过于亢盛,对土克制太过.土本无不足.但亦难以承受木的 过度克制,导致土的不足,这种“相乘”现象,称为“木乘土”。不及所致的相乘■是 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使其本身 更显虚弱。仍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才能制约土,若土气过于不足,木虽然 处于正常水平,土仍难以承受木的克制.因而导致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 更显不足.这种“相乘”现象称为“土虚木乘”。?‘相乘”与“相克”尽管在次序上相 同,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五行之间递相制约的关系,相乘则是 五行之间的异常制约现象.故又称“克”而谓之“乘”。
相侮
又称反侮,侮有欺凌、欺侮之意。五行相侮丰某一行对其所不i 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五行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 土,土侮木。引起五行之间相侮的原因,同相乘一样,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 方面。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
仅不能来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如木气过于亢盛,其所不胜一行金不 仅不能来克木,反而被木所欺侮,出现“木反侮金”的逆向克制现象,这就称为“木 侮金”。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 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一行的“反克”。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木克土,但当木过 度虚弱时,则不仅金来乘土,而且土也会因木衰弱而“反克”之。这就叫作“土 侮木”。
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均为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 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可由五行中任何一行的“太过”或“不及”引起,两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其主要区别是:相乘是按五行之间递相克制的次序出现,相侮则是 逆着五行相克的次序而出现的反克现象。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 同时发生相侮;在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实际上相乘和相侮是密切相 关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