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俗语

1、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译文:亡国的士大夫,不配去考虑长治久安的国策。

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译文:打了败仗的将领,不可以谈论勇敢。亡国的士大夫,不配去考虑长治久安的国策。

2、虎无爪,鸟无翼。

译文:比喻人失去威势和凭借,已无所作为。

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昭曰:“虎无爪,鸟无翼,不久当为明公所擒,无足介意。”

译文:人失去威势和凭借,已无所作为。不久一定会为您所擒获,不用过多在意他。

3、紧行无好步。

译文:走得太快就迈不好步子。比喻过于着急,事情就办不好。

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禁曰:“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

译文:过于着急,事情就办不好,要慢慢图谋。

4、虎父无犬子。

译文:比喻威武强勇的父亲,不会生出无能的儿子。多誉父强无弱子。

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先主视之,叹曰:“虎父无犬子也!”

译文:真是父强无弱子啊!

5、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译文:形容旅途行程的匆忙和辛苦。

出自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大队人马,各依队伍而行。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译文:大队人马,各自跟着队伍行进。饿了吃渴了喝,晚上休息,天刚亮就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