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凭啥就瞧不上李白?
在盛唐诗坛上,有两位堪称顶级流量的大咖,一个被后世称为仙儿,一个则被人们尊为佛。
对,你已经猜对了,一个叫王维,另一个是李白。
都很牛是不是?
这么两位大神要是生活在同一时代,那得发生多少故事?
你别说,他们还真就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出生相差一两年,死也相差一两年的事儿——王维生在701年,李白也生在701年,最大的差别也就是一个会跑的时候另一个会爬的事儿;王维761年去世,李白则比王维晚走一步,也许王维刚给阎王爷混了个脸儿熟,李白也颠颠地赶了过去。
按才华,按名气,包括按他们的朋友圈子,这两个人不可能没有交集,比如那个孟浩然,比如杜甫,当然还有很多声名赫赫的大诗人是他们俩***同的朋友,可为什么这两个人竟然就没给对方留下只言片语?
没有。至少我扒翻了半天,没找到他们写给对方的诗句。
直接的没有,不直接的也没有。
赞美的没有,讽刺挖苦或者批评的也没有。
直接无视。
我一直在想,这两个人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酒局,那得是个什么样的尴尬呀。
交流一下天气,还是哈哈哈哈,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在别人的起哄里,各自端起门前盅,一口闷下去。
人和人交往就这么奇怪,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喜欢同样不需要理由。
喜欢有可能“爱屋及乌”,那不喜欢呢,也可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两尊大神,有交集却无交情,到底啥原因?
我反复在网络上搜索,时代发展到今天,几乎没有什么事儿能够遮掩或者消失。
各路大神们总结出来了很多原因,有的很正经,属于学术;有的很不正经,纯属八卦搞怪。
我粗略地梳理了一下,归结为五个方面:出身、仕途、性格、作品以及女人。
前两个原因我觉得王维很可能要负很大责任,中间两个原因大概应该各打五十大板,一个怨不一个,一个槽头拴不两头叫驴;而最后一个呢,谁也不怨,只要是人都可能如此,不分男人和女人,只是因为这三个人都不是一般人,才弄得不光一时风雨,还风雨到了今天甚至一定会还继续风雨下去……
01
首先说出身。
王维当然有个好出身,太原王氏,名门望族,当时全天下皆知,“五姓七望”中,太原王氏名列其一,而王维的母亲崔氏,也恰恰属于这五大姓氏之一,大家可以想象王维的出生多么优越!
骨子里的尊贵和优越让王维从内心里就有点瞧不起李白,虽然这李白也似乎出身名门,只可惜这名门总脱离不开引号或者括号的注释,而李白也似乎一直未能拿出更能证明他出身正统的证据。
如果两个人投缘也罢了,关键是两个人味儿不对付,那从根子上瞧不起岂不合情合理?
02
说到出身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类似于今天的学历。
学历崇拜古已有之,非独今天。
清北一类的学霸毕竟凤毛麟角,人家确实有资本瞧不起学渣学沫或者学粪。
王维就是典型的学霸精英,21岁中状元步入仕途,家族强大,基因拽得一逼,反观李白连个科考门都没进,即使后来也勉强到皇宫侍驾风光了一阵子,那毕竟全是野路子,肯定为王维这样的学霸们所不齿。
再说仕途吧,人家王维虽然也曾经官场不顺,可人家毕竟官到副部级,手中拥有实实在在的权力;李白呢,虽然终其一生四处奔波,可最终加身的也不过虚名,说难听了不过一个文化戏子。
一个不齿,一个又清楚地感觉到了对方的不齿,你说这两个人还怎么交往?
除了怒目而视,剩下的大概只有鄙夷。
03
从性格上说,王维属于沉稳内敛型的,用网络时尚语大概是“闷骚”——骚不骚姑且不说,人家即使骚也肯定很在意分寸,场合,人群。拿捏得矜持而尊贵,基本上是内心“万马奔腾”而表面上却“云淡风清”那一类。
李白呢,估计一看到这类人就骂一句“装逼”,大大的白眼不算,鼻孔里那声“哼”大概也能吼成雷。
沉稳的骂对方浮浪,豪放的骂对方矫情:他俩要能成朋友才真咄咄怪事!
04
他们的诗作风格我就不多说了吧。
没事你可以随便翻翻王维诗,大多是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或者“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清新恬淡安宁,满满的小资味儿,扑面而来的是优雅。
李白的诗则多些啥呀?
除了“大道如青天”“欲渡黄河冰塞川”一类的牢骚,那就只剩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或者“明朝散发弄扁舟”一类的怪声怪气了。
这两个人怎么能尿到一壶里。
05
最后一个是女人。
玉真公主。
说王维和李白不可能绕过这个女人。
咱先别关心人家这棵老草到底喂没喂嫩牛,仅仅从情感心理分析,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传出绯闻,这两个男人会对对方产生什么情绪?
只要精神还有点正常,他们肯定不会见了对方就莫名生出亲切来。
这里面道道太多,三言两语掰扯不明白,倒不如打住吧,吊一吊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