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八卦
我认为海底捞私下给顾客打标签的行为,侵犯了顾客的隐私。或许他们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但是“打标签”的行为很明显并不合适。
有网友爆料海底捞给自己的会员打标签,并且在系统里生成有关顾客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包括顾客的个性需求以及外貌特征等,更夸张的是竟然还有顾客被“贴上”了喜欢在软件上投诉的字眼。
对此,大家开玩笑说:“没想到海底捞也是个外貌协会,看人下菜啊!”随着事情的发展,海底捞也对这件事给予了回应:“为了持续提升和优化顾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门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会员系统中对顾客就餐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补充(如麻辣锅去葱段、柠檬水加冰等),但禁止对顾客体貌特征进行备注”。
不过很显然网友对此并不买账,部分网友直言这是侵犯隐私的表现。海底捞对顾客打了标签之后,在对待顾客的时候就可能会根据打过的标签进行对应的服务,有种“看人下菜”的感觉。
如果海底捞真的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我觉得他们大可以在顾客去门店用餐的时候咨询一下对方的口味。这样不仅加强了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的交流,还有利于精准为顾客提供更好地服务。
网络系统生成的信息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准确,而且这样的信息可能会导致服务员对顾客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到时候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质上却会让对方觉得很不舒服,在心里对这个店乃至这个招牌的好感度直线下降。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在最近才发生的,在这之前就有类似的例子。当时有一名网友爆料说因为自己在网上看到有关于“海底捞贴标签”的信息,所以在自己去海底捞用餐的时候,就和店员说了想看自己标签的事情。后来她看到了海底捞给自己定的标签,然后经理还送给她一些小礼品,并且对标签的事情感到抱歉。
海底捞最近几年的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收效,还关闭了多家门店,甚至出现亏损的现象。海底捞的股票也是一跌再跌,由此可见他们还是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餐饮行业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服务大众,同时盈利。想为顾客提供更好服务以此获得更高利润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采取的方式务必得合适,否则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