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络对“男人女性化”的追捧是否属于审美畸形?
在农业时代,“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分工对男女有明确的规定。如今,社会分工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日渐缩小,变得越来越模糊。过去许多只有女性才从事的工作,现在许多男性也参与其中,小到家政保姆、缝纫裁剪,大到护理接生、空中服务。过去,“张飞绣花”被当成笑话,如今,“超级奶爸”被搬上荧屏,被人津津乐道。
这种女性社会角色的男性化,直接决定了男性的女性化,否则,现代的男性就很难去胜任这些过去只有女性才能胜任的社会角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男性女性化,便成了某些现代男性的谋生之本。
那些女扮男装、带有英气的女中豪杰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人物,花木兰、穆桂英都是从历史传颂至今的英雄人物。再看看那些“娘娘腔”的男子们刘著,妖娆哥,长裙哥,马里山,黄锐,贤淑哥等等,在传统文化中更多地成为人们口中的笑柄,同样是对自身性别的“叛逆”,却产生不一样的社会效应。
“男女有性别差异,社会期待对男女早有分工”,传统认为男性就要有男子气概、刚强、有社会担当、有责任感,只要符合这个社会数模才不会把自己的角色搞混。虽然如今两性差异日益弱化,但介于两性的生理差异,坚持传统的性别角色依然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