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诗曼从“TVB”一姐,到“最狠女人”,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佘诗曼的教科书版的演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而磨练出来的。

1、从平民女孩,到港姐季军

1997年于香港而言是划时代的一年,而这一年也是佘诗曼的“人生转折年”。

当时,22岁的佘诗曼刚从瑞士大学毕业,她原本计划找一份酒店管理的工作,但母亲却觉得她比较适合当演员,并建议她参加当年的“香港小姐”比赛。

历界港姐比赛都有穿泳装走秀的环节,对于这一点佘诗曼有些迟疑,但自小乖巧懂事的她,还是不愿意违背妈妈的意愿,最后乖乖地报了名。

参加香港小姐比赛的人都有着超高的颜值,五官平平的佘诗曼站在人群里并不突出,不过,当年正值香港回归,港姐比赛特别设定了一个“古装”展示的环节,五官并不惊艳的佘诗曼却凭借古装惊艳了不少人,最后,摘得了97年港姐比赛的季军。

很多人去参加港姐比赛是为了一朝成名,而当时的佘诗曼却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最后却取得了让人意外的成绩。

人生就是如此,越刻意追求的东西往往离你越远,而无心的行为,反而更容易成全你。

2、从不被看好,到逆袭成功,努力终于没有被辜负

获得季军的佘诗曼成功地签约了香港的造星工厂TVB,但1997年TVB却是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前有一姐关咏荷,后有以萱萱、蔡少飞、郭可盈、陈慧珊等为主的四大花旦,要想在这样一群人中脱颖而出,可谓难上加难,但佘诗曼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TVB史上首位双料影后,风光无限。

签约TVB的第二年,佘诗曼就得到了独挑大梁的机会,出演《雪山飞狐》里的女主角苗若兰,可见当时TVB对她也是极为重视,然而,非科班出身的佘诗曼并没有因为这个角色而一夜成名,相反,电视剧播出后,骂声一片。

一时间,演技稚嫩、声音发嗲等等负面评价全都抛向了刚刚出道的佘诗曼,更有媒体说,她根本就不适合演戏,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佘诗曼很难过,后来她说:“那时我确实不知道什么时演戏,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但我却很在乎别人的看法,觉得不开心。”

虽然伤心、难过,但骨子里不服输的佘诗曼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虽然容颜无法改变,但演技和声音是可以磨练的。

为了改变自己的声音,她连续两年坚持天天读报,只要不工作就窝在家里看经典影片,琢磨别人的演技。

岁月从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比如佘诗曼,经过两年的磨练,佘诗曼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2000年,佘诗曼携手张智霖出演《澳门街》,在剧中饰演女一号“祝君好”,她将那个伶牙俐齿的角色 诠释得淋漓尽致,这部戏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好评如潮。

这之后,TVB更加注意培养佘诗曼,她也得到了更多的角色,她是《倚天屠龙记》里心狠手辣的赵敏、《酒是故乡醇》里个性刚强的黎顺风、《洗冤录2》里为人正公的“猪肉丸”,《帝王华》里心地善良的长平公主,每一部戏她都没有让观众失望,演技越发成熟,可圈可点。

而真正让佘诗曼爆发的还是2004年那部宫斗大戏《金枝欲孽》,剧中“尔淳”一角十分抢眼,无论是“默默隐忍”的瞬间还是“骄纵跋扈”的表情控,佘诗曼都收放自如,在这部戏里,佘诗曼的演技可以说达到了质的飞跃。

2006年更是属于佘诗曼的,她在《凤凰四重奏》里一人分饰四角,如此高难度的角色,佘诗曼的演技却一点没差事儿,最后力压群芳,一口气连夺万千星辉颁奖典礼的“最佳女主角”和“我最爱电视女主角”奖项,成为“首位双料影后”。

然而,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光鲜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成功从来都只属于那些肯和自己死磕的人。

3、努力才会铸造传奇

成名后得佘诗曼不止一次地讲过:“演员就像烟花,短暂而迷人,想要延续色彩,要靠自己也要靠命运。”

非科班出身却成功挤进娱乐圈,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但那些让人望尘莫及的成绩却不得不说是努力的结果。

在TVB,佘诗曼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平均一年拍100+集戏,多的时候一年拍200集,一天工作20小时更是常有的事,一天之内跑不同的剧组饰演不同年代的人物也是工作的常态。

有些人成名后便不再那么拼命,但佘诗曼不同,对于演戏她不但热爱还有敬畏之心,她不但敬业而且还有一种“搏命”的精神。

在拍摄《火舞黄沙》的时候,佘诗曼不小心90度扑街以致下巴受伤,满嘴是血,还咬断了一点舌头,到现在下巴上还留有伤痕,后来再提起那段经历时,佘诗曼也只是微微一笑,说“我很满足”。

香港自媒体人查小欣形容佘诗曼是“风中劲草”,在竞争十分残酷的TVB,佘诗曼凭借一股拼劲,坐上了一姐的宝座。

佘诗曼在荧幕上的她,举手投足间都是戏,完全符合“老戏骨”的赞誉。

回看和佘诗曼一同出道的女艺人,多数都已淡出了荧屏,但佘诗曼从未离去,她还在努力超越自己。

从一开始的被全民diss,到后来的双料影后,再到后来的转战内地的水土不服,再到如今的惊艳荧屏,佘诗曼用自己的努力和执着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演绎时代,她才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