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山的生平概述
杨奎山又名林浦,小名大恩,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4月11日生于河北霸县信安镇。这是河北的大镇,一条长街分属清河及霸县两个县,到北京、天津、保定均是一百八十里,是三地的水陆交通枢纽。这里还曾是义和团活动的根据地之一,武风兴盛,流行“通臂门”和“六合门”武术。
杨奎山自幼喜动好玩,五岁就会游泳与翻跟斗,六岁时拜“六合门”武术名家康直为师,他称师傅为 “康二伯”。每次庙会表演总少不了他,能在一丈多高的毛竹顶端“单手拿大顶”,能在高空架上表演“三上吊”,能踩六寸高度的“高跷”做前后空翻。杨奎山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他的童年在苦难中度日。
在康二伯的特别关心下,经过十年勤学苦练,十六岁的杨奎山能肩挑五百斤,抛接一百二十斤重的石 锁,单手抓举一百五十斤重的石担,拔栏能打十三个砂袋,拔坑能离地二尺,助跑能腾上一丈高的草垛,上房越脊身法矫健。铁砂掌硬功及金钱镖暗器,是他的身怀绝技。他还精通六合门中大部分拳械,有太祖拳、八彩拳、四手拳、黑虎拳、割断拳、劈挂掌等徒手绝技,以及刀、枪、剑、钩、盘龙棍、刀里夹鞭、大刀、双手带、大梢子、手梢子、三节棍、九节鞭、绳镖流星等十八般兵器。
1920年,李景林在天津小站招考武术教习时,十八岁的杨奎山参加报考,在二百多名参赛者中夺魁,相当于清朝武考全省第一的武举人。被李景林收为亲随徒弟兼保镖后,成为李景林的心腹并经常往来于李家,而且还介绍他拜多位名家为师。特别是他经常随师跟练陪练,使他成为一代武术大师。
李景林的武当剑,目前知之者甚多,唯其太极剑尚鲜为人知,原因是李景林的武当剑在上海、山东各地传授面较广,而其太极剑仅传给其入室弟子杨奎山(林甫)而已。杨奎山是河北省霸县人,李景林在天津到直隶督军,在小站招聘武术教官时,杨奎山报名应考,成绩第一,被编入军队中武术队。李景林收杨奎山为入室弟子,并任他为卫士副官,因而杨奎山得到李景林的太极剑、武当剑、太极拳、八卦掌等真传。(摘自《中央国术馆史》,中央国术馆史编辑委员会编,庞玉森等,黄山书社出版,1996年6月,35页《张之江三请李景林(1928年)》)
由李景林介绍,杨奎山再拜天津的形意名家“铁人”尚云祥为第四位老师,学习形意散打。
1926年下半年,李景林带领李书泰、杨奎山、郭宪三、林志远、黄敬义等一行六人,从天津乘海轮南下上海。
杨奎山担任韩复榘的贴身保镖后,便将家属接到了济南。
1933年—1934年,住辕东牛头巷;1935—1936年,住辕东财神巷;1936—1939年,先住在山水沟广植院所,后住在将军庙街。在五年多时间中,英名远扬,威震山东,美谈很多。
1937年冬,后方医院、手枪旅、韩复榘家属、杨奎山本人及家属等后方人员先行撤退,由兖州经河南舞阳,至1938年春到西安。蒋介石有命令,韩复榘家属另行安排,后方医院及手枪旅解散。杨奎山一家与韩复榘家属从此分开。早已捐弃前嫌的杨奎山、田镇峰二人同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要求参加革命抗日。田镇峰遂参加了革命,因有妻儿牵累,杨奎山未能加入革命队伍。杨奎山则一路流浪,先到宝鸡,后到汉中,再沿汉水东下,经城固到安康,在陕鄂交界的白河暂居。
1939年夏,杨奎山遇到第三十三集团军第七十七军军参谋长闻承烈。他原是济南市市长,二人熟悉。于是,杨奎山去军部教武术,因杨不肯穿军装,只同意当便衣武术教师。教授战时急用的劈刀、枪刺与肉搏格斗。军长冯治安将军早闻知杨奎山的武术功夫,请杨组建一个大刀队并任大刀队队长。为了杀日寇,杨奎山同意了。杨挑选的队员,要能在单杠上做“屈体上”、“杠上倒立”及一个“大回环”等三个动作,合格后才能成为大刀队队员。锻打的大刀是1尺2寸长、5寸宽,加手柄是2尺4寸长,称“大刀片”,可以插在背上行动方便。这年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上将,特地到77军视察杨奎山大刀队的表演后,决定全队上调。冯治安只好将组建半年的大刀队割爱。杨奎山率大刀队上调集团军司令部,驻湖北襄樊。张自忠非常尊重杨奎山,特许杨奎山着便衣随从身边。1940年5月初,日寇集中5个师团的兵力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进攻。首当其冲的第十一集团军司令李品仙是个懦夫,一 触即溃。第二及三十一集团军相继溃退,随县、枣阳地区失守,日寇兵力全部压向三十三集团军。曾经血战台儿庄的张自忠上将,义愤填膺,壮怀激烈,誓死收复失地,率三十三集团军(除在后方的77军)单独向日寇猛攻。5月11日,日寇开始向东退却,我军乘胜追击,将被截住退路来不及逃走的日寇包围在枣阳。日寇用数倍与我的兵力反攻解救,我军用重兵在枣阳外围阻击。为争取早日消灭枣阳日寇,张自忠上将亲临前线。5月16日,在枣阳南瓜店指挥包围军队向日寇发起总攻的张自忠司令中流弹重伤。在我军的连续强攻下,日寇大部被消灭,我总攻部队也大部牺牲,双方弹尽,开始拼刺刀肉搏。这时的杨奎山率大刀队,手持大刀片,如 飞虎一般冲入敌阵,挡者死,拦者毙。杨奎山一身高超武功发挥的淋漓尽致,劈杀日寇如砍瓜切莱。这次大型的肉搏战,日军被全歼,枣阳收复,我军只有包括杨奎山等十余人幸存,张自忠上将因重伤流血过多而壮烈殉国,我包围进攻和外围阻击部队全部牺牲,三十三集团军番号被取消。杨奎山等十余人,经保康向小神农架撤退,被冯治安新任司令的新编三十四集团军收编。
杨奎山从1947年来常州,直到1977年去天津,之间的三十年,***带过上千个学员,入门弟子也有几十个。他教众学徒改良后的杨氏太极,教入门弟武当丹派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