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的赵光义,为何会射死貌美的花蕊夫人?
据北宋中期邵博的《闻见近录》中说:一日赵匡胤率亲王和后宫宴射于后苑,赵匡胤举酒劝赵光义。赵光义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为我折枝花来,我就饮酒。”赵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时,赵光义引弓将她射死,随后流泪抱着赵匡胤的腿说:“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远离酒色!”赵匡胤虽心中不快,却没有责怪他,而是“饮射如故”。
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歌妓出身。有倾国倾城之貌,才艺双全,并且体有清香,赵匡胤第一次见到她就感到清香扑鼻。孟昶太荒淫,耽于美色到了极致,又追求个人享受,便壶都是用珍宝镶嵌而成。这就和赵匡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匡胤征讨后蜀时,大冬天自己冷得要死,士兵们也苦不堪言。赵匡胤把身上的貂裘脱下来,送给前方的将军穿。并通喻全军:“皇帝现在和大家一起受冻”。就用这种方法作秀,鼓舞士气。 后来后蜀灭亡,花蕊夫人也就成了赵匡胤的战利品。
花蕊夫人为什么死呢?先介绍一下野史八卦的记载,大家先分析一下可不可信:北宋的《闻见近录》、《铁围山丛谈》都说是赵光义用箭射死的,并且描写是赵光义趁赵匡胤和花蕊夫人都没有防备,突然袭击一箭就把她干掉了。
至于赵光义为何要这么干,有三种解释。一是赵光义认为花蕊夫人是红颜祸水,以江山社稷为重,清除祸根;二是赵光义羡慕嫉妒恨,这么美的妞被大哥得到了,我得不到,我就把她毁了;三是花蕊夫人在赵匡胤面前说不利于赵光义的话,可能影响到赵光义将来接班当皇帝,所以不惜铤而走险杀人灭口。
大家看,这三种解释成立不成立?简直就是十分荒唐!你要说赵光义是失手把花蕊夫人杀死,这还好理解。赵光义城府这么深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人去得罪他的大哥?花蕊夫人作为一个亡国之妇,又能翻起多大的波浪,需要赵光义亲自动手?如果赵光义蠢到这种程度,他就不是赵光义了。而且我们也看不到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个人,因为此事关系受到任何影响。
我比较倾向《宋史演义》的说法:赵匡胤玩弄了花蕊夫人几年后,审美疲劳了。这就很好理解了,再可口的饭菜,每天吃也会吃腻。更何况赵匡胤根本不差女人,加之花蕊夫人年龄逐渐增大,美色衰退。赵匡胤就不再宠幸花蕊夫人,宠幸上了别的美女,尤其喜欢一个17岁的姓宋的美女。也就是说花蕊夫人失宠了。
花蕊夫人作为被俘虏的战利品,充实进入赵匡胤的后宫,其实本身地位就不会高,哪怕她再漂亮,也是一个被排挤的对象。赵匡胤新鲜劲儿一过,就冷落她了。花蕊夫人就和南唐后主李煜一样,自艾自叹。她被俘虏后,又失去宠幸,写了一首亡国诗非常有名。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我亲爱的前夫孟昶啊,你投降怎么都不告诉我听啊!十四万大军就这样接受了宋军的和平改编,说没就没了。全都是些孬种娘们儿!
大家看,花蕊夫人写这个诗是不是有点作死?南唐后主李煜写了一首《虞美人》,就被赵光义派人毒死了。作为一个女人,虽然不会产生多大的危害性。但是作这种诗,是会产生负能量的。
按照《宋史演义》的说法,花蕊夫人失宠后在宫中非常寂寞(其实我觉得她根本不爱赵匡胤,根本不需要他的宠幸,她就是不能接受亡国的事实而已)。因悲成病,水流花谢,玉殒香消了。
其实,既然赵匡胤对她已经失去兴趣,再加上这个女人还写一些负能量的诗,让人下手把她杀死也是可能。据《永乐大典》记载:“伪蜀孟昶爱姬,青城费氏女,幼能属文,长于诗,宫词尤有思致。蜀平,以俘输织室,后有罪赐死”。《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让人汇编的文集。其史料来源也有待考证,如果这个说法成立,很有可能就是她写的亡国诗引祸上身。但不大可能是由赵光义亲自动手。总而言之,如果真的是赵光义杀死赵匡胤后宫的一个女人,必然会得到指示或者同意才会下手。
赵光义此举竟令赵匡胤左右为难,赵光义都说了,是为了江山社稷,才会出此下策,虽然内心不满,但也只能吃着哑巴亏了,如果处置赵光义,则会引来群臣不满。不过赵光义射杀花蕊夫人这步棋也为后来登基收买了人心。花蕊夫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这也许是对她最好的解脱,再也不用面对自己的杀夫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