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未了散文

余音未了散文1

 生活,总是让人忘却不得。幸福的生活也好,痛苦的生活也无例外。假如你有一段美丽的友情的回忆时,你会很快地忘得一干二净吗?不,不可能,相信在你那一段美丽的友情永远或偶尔在你的后脑中如音乐一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我就有着这么一段美丽的友情的回忆,使我一生都难于忘怀的回忆。

 读初中时,与我同窗二载半的好同学江南海,突然因车祸而离开人世。而读高中的我,江南海同学的影子、音容笑貌、听课的各种神态,时时在我的身旁,因为我与他同桌二年半,一起上学,一起听课,一起做作业,一起爬山,一起游水,一起唱歌,一起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我们一起度过八百多天啊!这么好的友情,这么难忘的同学之情,这么好的密友之情,我,我忘不了,他的声音时时在我后脑绕梁而“弗去”。

 在生活中,不管是人,还是物,拥有时要好好的用心去对待,分开了才知道这份感情的重要,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我们谁也无法说清楚。没想到和自己的同窗好友成为生活里的陌生的人,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当我回忆起两年来我们俩的小小矛盾之时,内心的愧疚就时时与大海的浪涛一样,拍打着我内心的深处,让我久久不能安宁。

 一次,我们在比赛爬山,先将好比赛的规则之后,两人就爬,爬到中途,我有意出千,让爬山比我快的他,从半山腰滚下山,而我赢了,并在山顶高兴得笑他无能,然而老实厚道的他还没有知道。

 从这次两人比赛爬山之后,在我的内心,总是保存着一种情感,就是想找机会向他道歉的情感,又几次约他到野外,向他道歉,但总是怕他误会,而失去这么好的朋友与同学,一次次地把道歉之情绪隐藏在心灵深处。

 当他离开人世时,我这一回后悔了。后悔没有与真情待他,后悔让他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后悔自己不应该这样对待好朋友。今天想来,更是海浪滔滔,心潮澎湃啊!

 我怀念我的同窗,我思念我的好友江南海。我怀念与江南海同学那一段美丽的友情。

 假如你有这么一段痛苦的生活回忆时,你会很快地忘得一干二净吗?不,不可能,相信这一段痛苦的生活回忆永远或偶尔在你的后脑中如大海的浪潮一样,翻滚奔腾,久久不停。正如当你听到非常合心合意之音乐那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音未了啊!

余音未了散文2

 音频世界妙趣横生,其中的收音机广播更是影响了两三代人的精神生活,在上个世纪物质和文化生活匮乏的时期,它犹如缕缕春风阵阵甘霖曾经慰籍乡村少不经事的孩童、勤把苦做的壮劳力以及终身困守土地的翁媪。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和收音机构成七十年代里引领生活潮流的“三转一响”,是维系百姓温饱的衣食住行标配。

 小村庄里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缝纫机咔哒哒声、自行车叮铃铃声、收音机调频音色和极其微妙的手表嘀嗒声合成了历史转折中的发展音律。那时的农村不像现在经过一波波外出务工浪潮的冲刷显得萧条空寂,七八十年代每家每户都安贫乐道,和睦地相守一方家园,历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人气汇集和生产忙碌的地方。

 新闻与报纸摘要、评书、相声、广播剧、天气预报、歌曲欣赏,一档档精彩纷呈的音频节目深入人心,让芸芸众生耳熟能详,是男女老少常想常新的伴侣。我记事时,文革刚刚结束,饱受禁锢的文化和经济逐渐放开手脚,家家户户墙壁上的有线广播盒子里极少传出大队干部安排开会的通知,人们听到的是转播的中央电台和地方台节目。渐渐地,农民售农产品手里有了余钱,砖头大小的收音机被请上了家家户户的神柜方桌,有线广播销声匿迹了,收音机唱起了主角。早中晚三顿饭时间,一家人或站或蹲或坐边吃边听,任意调频选择节目,其乐融融;大人小孩坐在场院上屋檐下掰包谷粒,也要打开收音机解解乏提精神;晚上忙完农活和家务活,静享夏夜的清风明月、流萤蛙鸣,人们伴着收音机播报声音酣然入梦。农闲时节,庭院里编篾活的篾匠粗糙的手指间纤长的篾条轻盈地绕来绕去,竹筐竹篮即将成型;做木工的木匠锯出清香的板材刨成光洁的板面,锯末刨花簌簌落下。他们不仅两手不闲,耳朵也不停歇,窗台上静默的茶杯茶壶伴随收音机兀自天南海北地播报,农家小院显得和乐安稳。

 过去劳动人识字不多,乡下报刊也是难得一见,唯有这收音机不受限制,人人都可以接受,听听就能心里明朗长长见识,不与时代脱节。人们从天气预报中了解到全国全省和襄阳的行政区划,从水文播报中知道了大江大河名称,从曲艺节目学到了剧种的划分及称谓。

 大事小情、方针政策、社会动向、经典歌曲、传统评书吸引不同的听众,收音机堪称延续现代文明的神经末梢,是乡下人感知大千世界的宝贝助手。牙牙学语的娃娃一听到“小喇叭”节目,立刻被吸引过来,马上进入状态,辨声识韵,启蒙心智;学龄儿童则陶醉于“星星火炬”,跟着播报员学会了铿锵悦耳的普通话。中午黄金时段自然是老少咸宜的评书,大伙围坐在一块儿安静地扒拉着碗里的饭菜,不敢有别的响动,生怕漏掉某个细节,精彩绝伦的贯口真是说书人的绝活儿,一连气儿说上一长串拗口的词汇还不喘息,把评书说唱表演推向高潮极致。花甲老人评论说书人口中的忠臣良将、奸佞小人;叼着旱烟管赶牛饮水吃草的中年汉子,随手带上收音机听听早晚新闻;耕种劳作的青年男女不会错过收音机里的优美唱段、动听歌声,收工回家、赶集路上也不忘回顾回顾那些曲调或唱词,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八一年夏天,中学阶段跳级的哥哥高考失误,曾经被人们誉为十里八乡神童的他当时郁郁寡欢,家人起初担心他会憋出个好歹,只见他每天怀抱着刚买的收音机静静地躲在寝室里听数理化讲座,在低谷失落中,正是收音机给他充当了抚慰心灵的良师益友,十多天后哥哥打起精神走进了南漳一中复读的教室课堂。二十岁那年,哥哥大学毕业成为最年轻的高中教师。

 我们这一代人最初的声乐学习导师就是收音机。老师们跟着收音机学会了新歌,刚跨进校门的娃娃咿咿呀呀学着唱。乡村学校因为条件设施有限,音乐课其实就是唱歌课,不讲识谱器乐,只教歌,模仿听来的革命歌曲和电影歌曲,劲头真比得上歌手演唱,民歌、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凡是收音机里播放过的好歌就照单全收,大伙乐此不疲。后来央视一档《歌声飘过三十年》视频节目带领观众回首经典,殊不知,那些歌曲当年就是通过收音机传遍华夏大地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二十年后再相会》曾经让我们期待长大憧憬美好。我们最初从收音机里听到的那首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旋律欢快甜美,感觉那就是乡间田野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繁荣而祥和,充满希望和生机,歌词既写景写实又展望美好,至今传唱不衰。流行的艺术的节目让偏僻的村落田畴不再闭塞,增添了几分时髦的韵致。当年收音机的时髦和受欢迎程度令现如今的小青年们吃惊,确实不亚于现在的华为和苹果手机,乡镇上修理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的电工师傅生意红红火火,足以让一家老小生活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回想我求学时,大中专学生宿舍里,结构精巧的收音机放在枕边,陪伴一个个青春的面庞,徜徉在点歌台、有声小说和健康咨询、心理访谈的精彩氛围,课业之余,放松心境,调适神经,远离家人的求学生活因为收音机而变得充实多彩。那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所以也就没有彻夜网游聊天的颓废现象,课余时光好打发,无线电波传出的都是清新健康的声讯节目,绝对不会有精神垃圾污染心灵。那算是很单纯也很上进的学生时代。

 收录机、袖珍式收音机更新换代,到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电视机取代了收音机在家庭生活的位置,但是收音机并没有远去。车载式收音机让司乘人员随时掌控交通和天气变化,流行歌曲、社会八卦、诙谐幽默、轻松一刻让旅途不再乏味。眼下的智能手机也附带有收音机的功能,戴上耳机,妙语连珠的节目就会为您解压排忧,听众依然兴趣盎然。只是,身边少了那么多一起分享夸赞的人,流金的岁月已然逝去,青葱的记忆涌上心头。